她是《高山下的花环》连长梁三喜原型的遗孀!2007年,她贷款2000元作路费,带

吉吉淘的过去 2025-11-22 11:29:14

她是《高山下的花环》连长梁三喜原型的遗孀!2007年,她贷款2000元作路费,带着两个儿子从贵州大山里来到云南屏边烈士陵园,这是丈夫牺牲28年后他们全家第一次团聚,她抱着丈夫的墓碑,痛哭流涕。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在贵州威宁县海拉乡那个山沟沟里,住着一位叫李金花的老人。 她这一辈子,跟一个名字紧紧连在一起,叫做王发坤。 王发坤是谁? 要是看过老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里头那个让人心疼的连长梁三喜,就是照着他的影子来的。 王发坤是个当兵的,在部队里干到副连长,1979年打越南的时候牺牲了,那会儿他才三十三岁。 李金花是他媳妇儿,丈夫走的时候,她才二十六岁,身边拖着两个小娃,一个五岁一个三岁,上头还有年迈的公公婆婆要伺候。 谁也没想到,这一守就是大半辈子。 王发坤是本地穷苦人家出身,1946年生人,小时候饭都吃不饱,可他就想当兵保家卫国。 1968年,二十二岁的他真穿上了军装,成了解放军13军39师115团二炮连的兵。 在部队里,王发坤肯吃苦,脑子活,没两年就提了干,当上副连长。 他待人厚道,战友们都服他。 1978年4月,王发坤当兵满十年,该转业回地方了,工作都联系好了,家里老婆孩子天天盼他回来团圆。 可这时候,中越边境出事了,关系紧张,部队要准备打仗。 王发坤二话没说,决定留下来。 上战场前,他给李金花写了封信,说要是自己回不来,就让李金花改嫁。 但欠部队和战友的两千块钱,得替他还上,人走了账不能赖。 其实王发坤心里也盼着能平安回家,可战争无情。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了。 王发坤带着炮兵打周登251高地,他亲自操炮,炸了敌人火力点,打死了六名越军。 可下午五点左右,部队在稻田里行进,敌人炮弹打过来,王发坤左腿炸伤了。 新兵罗顺良跑来救他,正包扎着,又一颗炮弹飞来,王发坤一把推开罗顺良,自己却中了弹,当场牺牲。 后来罗顺良见着李金花,哭着说要不是副连长推他那一下,死的就是自己。 王发坤牺牲后,部队把消息传回家,李金花起初不信,直到收到遗物。 一件军大衣,里头裹着那封信和一包带血的红糖。 那是丈夫的血,李金花这才死心。 从那时起,李金花的日子就像塌了天。 一个女人家,要养孩子、照顾老人,家里穷得叮当响。 王发坤欠的那两千块钱,在当年是巨款,李金花咬紧牙关,决定替他还。 她白天种地,晚上编竹筐卖钱,手磨出茧子,脚走出血泡,省吃俭用,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 村里人劝她改嫁,说她还年轻,别苦了自己。 李金花摇头,说丈夫让她等,她就等。 这一熬就是十一年,到1990年,终于把债还清了。 还完最后一笔钱,她坐地上大哭一场,不是委屈,是松了口气。 可心里还有个疙瘩:王发坤埋在哪? 李金花一直以为丈夫的尸骨留在越南了。 直到2007年,王发坤的老营长李金明捎信来,说王发坤安葬在云南屏边县烈士陵园。 李金花激动得不行,决定带两个儿子去扫墓。 可路费成了难题,往返得两千块,她家穷,拿不出,只好去贷款借来钱。 那一年,李金花六十四岁,头一回出远门。 坐汽车翻山越岭,到陵园后,从三千座墓碑里找到“王发坤烈士之墓”七个字,李金花腿一软跪下去,摸着墓碑哭成泪人。 儿子们也跪下,告诉父亲家里债还清了,让他安心。 这次扫墓后,李金花的故事慢慢传开了。 媒体一报道,好多好心人跑来帮忙。 政府也没闲着,威宁县政府和部队出手,先帮李金花家从破草房搬进小平房,通了水电。 2016年,毕节军分区和当地政府又凑钱盖了栋两层小楼,白墙红瓦,屋里亮堂多了。 李金花和儿子还被纳入优抚对象,每年领补贴,看病有补助。 两个儿子在帮扶下搞起养殖,日子渐渐好过。 更让李金花欣慰的是,孙子王明建长大後报名参军,接了爷爷的班。 2020年,王明建还拍了微电影《初心》,讲爷爷的故事。 李金花把家里一间屋改成“王发坤烈士纪念馆”,放上丈夫的军帽、照片和遗书,自己当讲解员,给来参观的学生讲过去的事。 如今李金花老了,身体还行,住着小楼,儿孙孝顺。 她常站在院子里那棵梨树下发呆,那是1968年王发坤参军前和她一起种的,说梨花开了就回来娶她。 现在梨花年年开,人却回不来了。 但李金花觉得值,丈夫用命换来的安宁,她守住了,国家也没亏待他们。 她的故事,就像那棵梨树,根扎得深,花开的艳,默默诉说着一段坚守的岁月。 主要信源:(天眼新闻——最美军嫂李金花:一生坚守、一世承诺)

0 阅读:54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67

用户10xxx67

1
2025-11-22 14:28

向英雄致敬!向烈七后代问好!

猜你喜欢

吉吉淘的过去

吉吉淘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