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是:地面漏油的那架没摔。 坏消息是:不漏油的摔了!!!就过去两架。。。 枭

榕树下听书 2025-11-22 13:10:01

好消息是:地面漏油的那架没摔。 坏消息是:不漏油的摔了!!!就过去两架。。。 枭龙和PL15现场看光辉坠毁!那是真一手视角。。。耗30年研制,光辉战机啥水平? 现场围观的人全炸了锅,有人举着手机盯紧两架战机拍得入神,没漏油的光辉刚低空掠过观众区,机身突然莫名晃了晃,高度肉眼可见往下坠,起落架还没来得及完全展开,就直直砸在跑道旁的空地上,烟尘瞬间翻涌起来,人群里的惊呼此起彼伏,拍视频的手都跟着抖,没人能料到会是这个结果。 毕竟两架战机同步亮相,枭龙稳稳落地没出半点差池,另一架光辉全程没显露出燃油渗漏的痕迹,偏偏是状态看似正常的它,摔得猝不及防。 光辉战机的研制路,说出来满是拖沓与混乱,从1983年正式立项,印度一开始喊着要造首款自研先进战机,摆脱对国外军工的依赖,可喊完口号,实际推进全是阻碍。 立项初期定的目标不算低,既要兼顾空优作战能力,又要具备对地攻击功能,可印度军工当时根本没匹配的核心技术,航电系统早年只能靠以色列提供技术支援,发动机更是折腾十几年没下文——原本计划用自研的卡佛里发动机,团队熬了十几年攻关,性能始终达不到设计标准,推力不足、稳定性差的问题反复出现,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放弃自研,换成美国通用的F404发动机,单是发动机选型这一件事,就耗了近十年时间。 参与过光辉研制的老工程师,早年受访时曾藏不住无奈,说项目推进中各部门衔接一团乱,设计指标改了一遍又一遍,今天军方要求提升载弹量,明天又要优化隐身性能,指标频繁变动让前期很多研发成果白费,不少年轻研发人员熬不住陆续离开,剩下的老团队硬撑着往前走,可技术短板补不上,只能靠拼凑国外部件凑数。 机身复合材料加工工艺不过关,就找欧洲企业帮忙指导;雷达系统研发受阻,就引进俄罗斯的相关技术,看似集成了多国先进部件,实则各部件间的兼容性没磨合到位,后续故障隐患早就埋下。 原定90年代末就能服役的光辉,硬生生拖到2015年才正式列装印度空军,前后整整耗了32年,比枭龙战机不到十年的研制周期,多了两倍还多。 可列装后,光辉的故障从没断过,之前就多次曝出飞行中航电系统失灵、起落架卡壳的问题,坠毁记录也不算少,每次出事印度方面都含糊其辞,要么归咎于飞行员操作失误,要么找天气、场地等客观理由,从来不愿正视战机本身的可靠性缺陷。 这次现场坠毁更蹊跷,没漏油排除了燃油系统故障,大概率出在航电或机身结构上。光辉机身用了不少复合材料,可印度加工工艺没跟上,部件强度达标率低,长期飞行后容易出现结构疲劳,加上航电系统是多国部件拼接,飞行中数据传输可能出现延迟或错乱,低空飞行时,一点小故障就可能让飞行员没法及时调整姿态,最终酿成坠毁事故。 反观同期亮相的枭龙,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研制过程中稳扎稳打,不盲目堆砌指标,先把可靠性放在第一位,列装多年故障率一直维持在低水平,这次现场稳稳落地,和光辉的坠毁形成鲜明对比,差距一眼就能看清。 印度本想靠光辉战机证明自身军工实力,还抱着出口的野心,之前多次向多个国家推销,可这次现场坠毁的画面被广泛传播,无疑砸了自己的口碑——没有哪个国家愿意采购一款连基本飞行可靠性都没法保证的战机。 就连印度空军自身,对光辉的认可度也不高,列装多年数量始终上不去,宁愿花高价继续采购国外战机,也不愿大量列装这款耗了30年研制的自研装备,足以说明问题。 自研装备从来不是靠熬时间就能成功,30年的研制周期本有足够时间打磨技术,可印度军工既缺乏核心研发能力,又存在管理混乱、指标摇摆等问题,导致光辉空有“自研”名头,实际性能和可靠性双双拉胯。 装备的核心价值终究是实用,能稳定发挥作战功能才是关键,盲目追求表面指标、忽视基础技术打磨,终究会栽跟头。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52

评论列表

寂寥客

寂寥客

2
2025-11-23 00:26

三十年磨一剑,然后自杀了

崩溃

崩溃

2
2025-11-22 21:16

应该供油系统有缺陷:地面展示机疑似漏油,飞行表演机特技机动改回时发动机动力不足造成飞机失速坠毁。同时动力不足也能使航电:操控等其它系统罢工,最终造成飞机坠毁。飞行员无法逃生。

康佳

康佳

1
2025-11-22 20:34

有个问题,出了这档子事,漏油的那架飞机还敢飞回去吗?

闲着就是闲着 回复 11-22 23:46
半路上还得来一次自杀式轰炸!

猜你喜欢

榕树下听书

榕树下听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