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一个日本人冒充中国人并加入解放军,在辽沈战役中屡次立功,还参加了抗美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2025-11-22 14:14:57

1948年,一个日本人冒充中国人并加入解放军,在辽沈战役中屡次立功,还参加了抗美援朝,但是没过多久,他的身份就暴露了…… 部队在朝鲜战场开赴前线前,政委看着眼前恳切请战的年轻人,反复问道:“小张,你再仔细想想,你的真实身份到底是啥?” 1950 年底,因国际法对参战国国籍的限制,部队需排查非参战国籍人员,砂原惠心里那根绷了两年的弦,终于断了。 其实他不是张荣清,他叫砂原惠,是个日本人。 砂原惠17岁跟着日本开拓团到东北时,从没想过会以“中国人”的身份扛枪打仗。1945年日本投降,开拓团溃散,他的父母在逃亡路上冻饿而死,孤身一人的他蜷缩在村口柴房,是解放军运输队发现了冻得奄奄一息的他。看着战士们把仅有的干粮分给他,帮老乡修补被战火毁坏的房屋,他攥着温热的玉米饼子暗下决心:跟着这支队伍,哪怕只是打杂,也得报这份救命之恩。怕暴露身份引来猜忌,他捡了阵亡战士“张荣清”的证件,顶着这个名字报了名参军。 辽沈战役打锦州时,砂原惠被分到运输连,任务是往前沿阵地送弹药。一次运输途中遭遇国民党飞机轰炸,三辆马车被炸翻,弹药箱滚进泥沟。敌机盘旋着低空扫射,身边的新兵吓得趴在地上,他却盯着敌机俯冲的间隙,拽起战友喊:“跟我抢!等它拉高再跑!”两人顶着炮火往战壕拖弹药箱,他的胳膊被弹片划开一道长口子,血顺着袖子往下淌,愣是咬着牙往返三趟,把剩余弹药全送进阵地。战役结束评功,连长举着他的伤臂给全连看:“小张这股拼劲,比咱们老战士还硬!”他低着头不敢接话,只把军功章悄悄揣进怀里——这份荣誉越重,他越怕身份拆穿的那天。 之后跟着部队南征北战,砂原惠跟着战友学识字、练射击,甚至偷偷学急救技巧。行军路上战友脚磨起泡,他半夜起来用烧过的针帮着挑破;宿营时他总抢着站岗,把暖和的铺位让给新兵。战友们都爱跟这个“不爱说话但手脚勤快”的小张搭伴,没人怀疑过他的身份,可他心里的弦从没松过——每次有人问起家乡,他都含糊其辞说“东北乡下,亲人都没了”,夜里常对着月光发呆,既怕暴露被赶走,更舍不得这群掏心掏肺的战友。 1950年冬天,抗美援朝的命令下来,砂原惠第一个写请战书。他在信里写“要去前线杀敌人,保老百姓安宁”,字里行间全是决绝。可国籍排查通知传到连队时,他整宿没合眼,翻来覆去看着枕边的军功章,脑子里全是这两年的画面:锦州城外的炮火、战友递来的伤药、行军路上分享的烤红薯……政委找他谈话时,他盯着桌面的搪瓷缸子,突然“扑通”跪下:“政委,我骗了大家,我是日本人砂原惠!” 在场的战士全愣了,连长攥着他的请战书半天没说话。砂原惠抖着身子讲完过往,抹着泪说:“要处分要遣返我都认,就是想再上一次战场,哪怕只抬担架也行。”没想到部队没处分他,反而把他调到后勤医疗队——之前偷偷学的急救技巧派上了用场。在朝鲜坑道里,他白天给伤员包扎伤口、煮消炎药水,夜里守着重伤员喂水擦身,有时连续两天两夜不合眼。有战士问他“为啥对咱们这么拼”,他一边给伤员缠绷带一边说:“你们没把我当外人,我就得像个战士一样守着阵地。” 后来砂原惠跟着部队回国,留在东北军区医院做护理工作,一辈子没再改回日本名字,始终以“张荣清”的身份待在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身边。他总说自己欠中国人民两条命,一条是解放军救的,一条是跟着部队赎罪挣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