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莫迪可能早就知道自己自研战机不行!你看这次失事的飞行员,年纪起码35+,戴着墨镜、站姿挺拔,一看就是经验丰富的老飞,绝对开过不少战机。 可就连这样的王牌飞行员,都没能驾驭印度自研战机,这背后的猫腻远比想象中更惊人。 说白了,这哪是战机失事,分明是印度军工的遮羞布被撕得稀碎! 这位35+的老飞行员,据说飞过米格-21、幻影2000等多款战机,安全飞行时长超2000小时,放在任何国家都是宝贝疙瘩。 可偏偏驾驶印度自研的“光辉”战机时出了意外,难道是飞行员技术不行?显然不是。 更狠的是,这已经不是“光辉”战机第一次掉链子了。去年3月,一架“光辉”在试飞时突发故障紧急迫降;今年7月,另一架训练机因发动机故障坠毁。 短短一年多时间事故频发,莫迪政府却始终嘴硬,还在大肆宣传“光辉”是“印度骄傲”,甚至逼着空军批量采购。 有意思的是,印度军工早就暴露了短板。“光辉”战机从研发到服役足足花了33年,比很多飞行员的年龄都大,可性能却惨不忍睹:载弹量不如巴基斯坦的“枭龙”,航程连中国歼-10的一半都不到,就连发动机都是进口的,所谓“自研”不过是组装货。 莫迪心里跟明镜似的,却硬着头皮搞“国产战机崇拜”,说白了就是为了政治作秀。 他想靠“军工崛起”给自己贴金,拉拢民族主义选票,可代价却是飞行员的生命和纳税人的血汗钱。 印度每年军费超800亿美元,其中一大半都砸在自研武器上,结果造出的全是“绣花枕头”。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更狠的还在后面。印度为了掩盖军工缺陷,居然还在疯狂扩招飞行员,甚至降低选拔标准,把年轻人当成“试飞小白鼠”。 而那些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只能硬着头皮驾驶有缺陷的战机,稍有不慎就可能机毁人亡。 军工实力从来不是靠嘴吹出来的,而是靠实打实的技术积累。 莫迪明知自研战机不行,却为了政治利益硬撑,这种拿生命当赌注的操作,迟早会让印度付出更惨痛的代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