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日本突然宣布了 11月21日消息,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事务所副所长森

老明看人生百态 2025-11-22 21:17:41

快报!快报 日本突然宣布了 11月21日消息,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事务所副所长森永正裕称:"日本企业现在最担心的是限制稀土出口或者强化贸易管理措施,对日反制措施进一步向通商贸易领域扩大。" 这话不是没来由的。过去十五年里,日本砸了上百亿美元,跑到澳大利亚、越南、美国到处找矿,搞所谓“去中国化”。可到头来呢?2025年数据显示,日本82%的稀土还是从中国来的,重稀土几乎100%依赖中国。什么叫命脉卡在别人手里?这就是。 你可能会问,稀土到底多重要?这么说吧,你家楼下停的那辆新能源汽车,医院里用的核磁共振仪,甚至天上飞的战斗机,哪个离得开稀土?日本引以为傲的混动技术,靠的就是高性能永磁电机,而这东西的核心材料,就是钕、镝这些中国掌控的重稀土。 铃木公司去年就吃过这亏——因为供应链不稳,直接停了混动车型的生产线。丰田呢?库存最多撑三个月。一旦断供,不是减产,是“熄火”。 日本不是没努力。他们搞回收,从旧手机、废家电里抠稀土。可现实是,10万台报废电子产品,才回收不到200公斤,而整个产业年需求是3.5万吨。杯水车薪都不够形容,简直是拿勺子舀海水灭火。 更讽刺的是,他们一边想摆脱依赖,一边又离不开中国市场。东京电子,全球顶尖的半导体设备商,超过三成收入来自中国大陆。优衣库、无印良品,在中国开店上万家。中国游客去一趟日本,买买买能花掉1.7万亿日元,占他们整个入境消费的近四分之一。你说这仗怎么打? 其实问题不在中国管不管出口,而在日本自己怎么看待合作。资源从来不是无限的,技术也不是天生就有的。中国现在对稀土实施的是技术出口管制,不是全面禁运,更不是“武器化”。这背后是一种信号:贸易要讲规则,合作要讲底线。 日本当年搞“去中国化”,出发点就有点偏。它想的是“摆脱依赖”,而不是“共建韧性”。结果呢?十五年过去了,海底开采成本是陆地的200倍,不划算;海外矿有了,但精炼还得靠中国;自己研发替代材料,进展缓慢,离量产还远。 相比之下,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不只是储量大,更是全产业链的掌控力。从开采、分离到提纯,中国有全球90%以上的冶炼能力,专利占全球85%,成本比欧美低一半。这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这不是谁“卡谁脖子”的问题,而是全球分工的现实。你想单干?可以。但代价是什么?时间、金钱、技术积累,一个都不能少。美国搞了这么多年,高端重稀土照样得送来中国加工。这不是耻辱,是规律。 所以,与其担心中国会不会出手,不如想想怎么建立真正可持续的合作关系。资源是有限的,但合作的空间可以无限。比如,能不能在中国的技术基础上,联合开发绿色提取工艺?能不能在第三方市场共建回收体系?这些路,走得通,也走得远。 现在的情况是,日本嘴上喊着“多元化”,身体却很诚实——企业照常进口,工厂照常生产。可一旦风吹草动,慌的还是自己。这说明什么?说明所谓的“战略自主”,如果建立在幻想上,再大的投入也是打水漂。 我倒是觉得,与其把精力花在对抗上,不如坐下来谈。中国从没关上合作的大门,但合作的前提是相互尊重。你不能一边享受我们的资源和市场,一边又在背后搞小动作。这不公平,也不现实。 主动权从来不在喊话的人手里,而在掌握核心能力的人手里。日本这十五年的努力没白费,但方向错了。真正的安全,不是“不要中国”,而是“谁也离不开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13
老明看人生百态

老明看人生百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