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这招真狠,把中国都算计进去了! 11 月 14 日,朝中社一篇署名谈话突然打破国际舆论平静。朝鲜外务相崔善姬的表态字字铿锵,直接将矛头对准七国集团,也让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格局再次绷紧。 这份谈话的背景,是两天前 G7 外长在加拿大达成的联合声明。11 月 12 日,七国集团高调重申对朝鲜 “彻底无核化” 的要求,谴责其持续的武器试验,甚至把网络安全、历史遗留问题都捆绑进涉朝表态里。但谁也没料到,朝鲜的回应会来得如此迅猛且强硬。 崔善姬在谈话中明确表示,G7 的声明是对朝鲜宪法的公然侵犯。要知道,朝鲜早在今年 9 月就已经通过修宪,把核武力政策正式写入国家根本大法,相当于从法律层面把 “拥核” 变成了不可动摇的国家意志。这次谈话更是直接点明,“完全无核化” 在当下的地缘环境里就是不切实际的空谈。 朝鲜的强硬并非没有铺垫。整个 2025 年,半岛局势就没真正平静过。从 10 月开始,朝鲜密集进行了多次武器试验,高超音速飞行体、海对地巡航导弹接连亮相,据统计全年的导弹发射次数已经远超去年。这些动作背后,是朝鲜对周边安全环境的担忧,他们将美日韩军事同盟视为 “最大实际威胁”。 而 G7 这边,看似立场统一,实则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欧洲国家受能源和通胀问题困扰,对加码对朝制裁态度谨慎;美日虽然态度强硬,但在具体行动协调上也存在分歧。 更有意思的是,G7 还试图把朝鲜问题和乌克兰危机挂钩,暗示朝鲜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支持,这种捆绑式施压反而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最让人关注的,是这一系列动作对地区大国的影响。中国一直坚持半岛无核化立场,也是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大国,始终在推动通过对话解决争端。 但朝鲜此次直接将拥核地位宪法化并公开叫板 G7,让中国在外交协调上陷入两难。一方面要尊重各国主权和安全关切,另一方面又要维护核不扩散体系和地区和平,平衡的难度陡然增加。 国际社会对朝鲜的修宪拥核早有反应。在此之前,只有联合国安理会五常是公认的拥核国,其他国家即便拥有核能力,也未得到国际体系的承认。朝鲜的这一步,无疑给全球核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让半岛无核化的目标变得更加遥远。 值得注意的是,朝鲜的表态里藏着清晰的逻辑:只要外部核威胁不消失,只要有势力用核武谋求霸权,他们就会坚守宪法赋予的拥核权利。 这种 “以核反核” 的思路,让对立双方的张力持续升级。美韩此前已经放出 “压倒性应对” 的狠话,现在朝鲜直接用宪法背书,后续的相互刺激恐怕难以避免。 现在的局面,就像一个越拧越紧的发条。G7 的谴责、朝鲜的强硬回应、地区大国的两难处境,让半岛局势逼近新的临界点。没有任何一方愿意先让步,对话的窗口似乎在慢慢缩小。 这场博弈里,没有真正的赢家。半岛的和平稳定,需要的是相互尊重和务实对话,而不是相互施压和立场对抗。 朝鲜的宪法化拥核已经成为既定事实,G7 的联合声明也难以轻易收回,接下来的局势会如何发展?各国又该如何找到破局之道?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