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司吐槽:“现在的年轻人真是的,低着头拿手机叫网约车,我空车停在他们旁边,都不带理的!”网友:一个年轻人这样,可能是年轻人的问题。如果都这样,你应该反思你们行业的问题!
自从网约车出现之后,出租车司机的生意是越来越难做。这位司机就算把车开到人多的地方去拉客,结果还是让他郁闷不已。
明明周围有很多年轻人在叫车,可他们都只顾着用手机叫网约车,完全把他当成了透明人。
出租车师傅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心想:我这车上又没客人,他们只要一坐上来就能走,为啥非要叫网约车,还得等上几分钟呢?
此事引发热议,有网友说,透明和不透明的差距。传统出租车的计费模式,让人感觉是蒙在鼓里,一路上提心吊胆,不知道表会跳到多少去。网约车,路线透明,价格透明。出租车行业是不是要反思一下,怎么样才能进一步全透明?
也有网友说,前天去北京,想着叫网约车得等,路边有辆空出租,上去告诉我200,下来打了网约车四十三块多。你说,换你你选啥?
还有网友说,我宁肯等都不愿坐面前的出租。我们那个年代,被出租坑过无数次。经常出差要做的士的人体会最深。没发票的,带你兜圈浪费时间的,半路接人的,不打表的,态度恶劣的,司机抽烟的,我出差能报销的都不愿意坐,更别提自费的。而且这种现象还是通病,我去几十个城市都差不多。所以今天的局面,出租车都是自找的!
我认为,当“招手即停”的出租车沦为“透明人”,本质是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不是年轻人“不识抬举”,而是网约车用更透明、更高效、更可控的服务,撕碎了出租车行业长期依赖的“信息垄断”与“服务惰性”!
与其说网约车“抢饭碗”,反而说是“倒逼改革”的鲶鱼。年轻人宁愿等几分钟网约车,也不愿忍受出租车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本质是对“劣质服务”的本能排斥。若行业仍沉浸在“我开车你打车”的甲方思维里,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行业的衰落,从来不是因为对手太强,而是因为自己太懒。与其抱怨年轻人“低头看手机”,不如抬头看看时代:当技术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时,任何“倚老卖老”的行业,都终将被市场抛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