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被那个教练的采访给说无语了。人家姑娘,刘景杨,生涯第一次跑进13秒,拿了个冠军。多励志一事儿啊。 结果吴艳妮的教练对着镜头说:她这是超常发挥,我们吴艳妮是正常发挥,我们破13秒都破了无数次了。这话说的,我隔着屏幕都替他尴尬。 竞技体育的残酷就在于,它从不看你过往的奖杯,只认你此刻撞线的那一刹那。刘景杨的12秒81就刻在成绩单上,金牌挂在她胸前,这就是最硬的道理。你说她超常?赛场上哪一枪不是运动员拼尽全力的正常? 翻看数据,吴艳妮十八次闯进十三秒大关,全国冠军赛四连冠,这份积累确实厚实。可全运会决赛的舞台,偏偏是第一次破十三秒的刘景杨站上了最高领奖台。这像极了生活给我们上的一课:平时的优秀很重要,但关键时刻的爆发才是决定性的。 把对手的胜利简单归因于“超常发挥”,骨子里透着一股输不起的别扭。大大方方承认对手当天表现更出色,真诚地道一声祝贺,反而能赢得尊重。这种言论不仅矮化了冠军的含金量,更无形中给自己的队员套上了一层悲情英雄的枷锁。 想想陈梦那句话,“谁的四年,不是四年呢?”每个运动员都在用青春赌明天,汗水砸在地上都一样响。别总觉得自己的付出独一无二,别人的成功都是侥幸。这种心态,恰恰可能成了通往最高领奖台的最后那层窗户纸。 体育史上,类似的故事比比皆是。实力碾压者未必能笑到最后,而那种抓住唯一机会、一飞冲天的黑马,才是竞技魅力最动人的部分。这种“超常”,恰恰是无数日夜积累后,在压力下的必然绽放。 教练的护犊之心可以理解,但格局可以更大些。真正的强者,敢于直面失败,更能由衷地为对手的突破喝彩。因为他们深知,今天的对手,成就了明天更强的自己。体育精神的核心,是超越,包括超越自己的狭隘。 对吴艳妮而言,三届全运会三枚银牌,确实充满遗憾。但真正的强大,是消化这份遗憾,让它成为下一次起跑的动力。而不是让一场争议,模糊了焦点,掩盖了真正需要总结的经验与教训。 观众的心里有杆秤。我们敬佩常年稳定的顶尖高手,也同样为突破自我的新生力量欢呼。体育的魅力,本就该是多元的,既赞美常青树,也拥抱新星的闪耀。 归根结底,赛场只相信计时器和名次。所有的“正常发挥”与“超常发挥”,都只是旁观者的标签。对运动员自己,每一次站上跑道,目标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力以赴,创造属于自己的“正常”标准。

小爱
任你高中三年年年考试年级第一,高考时考不上大学年年第一有什么用。
零落成泥
难道人家夸别人的弟子,踩自己的徒弟么?[狗头][狗头]人之常情罢了
dee 回复 11-23 21:55
起码对对手都尊重吧,你可以说两个一样优秀
征途283
醋味嘿嘿嘿
用户10xxx99
刘景阳这一年进步太大了,只要不摔就是另外一个档次,她在前面跑,后面七个在后面追
用户10xxx71
大言不惭,悲哀。
用户14xxx11
老头,你是亚军,钱少捞不少,该
淡定
聘请刘翔的教练,吴艳妮成绩会更好
azhongii 回复 11-23 21:35
想要成绩好 把心思用跑道上 别tm用脸上[哭笑不得][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