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此刻心情,估计比吃了苍蝇还难受。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只是因为工作太忙,没参加弟弟和弟媳妇儿的婚礼,就被不知名网友骂,说她架子大、瞧不上妯娌,故意不参加霍启仁的婚礼。 这种如坐针毡的滋味,怕是只有此刻的郭晶晶最能体会。 一边是弟弟的大婚之喜,本该是合家欢庆的高光时刻,另一边却是铺天盖地的键盘指责。 就因为缺席了婚礼现场,这位平日里几乎零差评的“跳水皇后”,竟一夜间被贴上了“摆谱”、“瞧不上弟媳”、“豪门架子大”的标签。 在舆论的漩涡中,不少不明就里之人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言辞间仿佛他们曾是豪门恩怨剧的亲历者,一幕幕情节在他们的讲述下鲜活上演。 可事实的另一面,却安静得让人心疼。 当网络上的唾沫星子乱飞时,大洋彼岸的郭晶晶其实正把自己钉死在泳池边的裁判椅上。这并不是借口,作为国际泳联认证的裁判,她早就签下了那是没法随随便便毁约的“军令状”。 几个月前,也就是婚礼还没张罗的时候,这场关乎青少年锦标赛乃至奥运选拔的重要赛事就已经排进了她的日程表。 半决赛、决赛,哪一场不需要她这个从零考出裁判资格的前冠军坐镇?那个当口,她要是撂挑子回国喝喜酒,毁掉的不仅仅是一纸协议,更是中国籍裁判在国际赛场上的职业信誉。 鲜有人知,婚礼当日凌晨五点,当众人尚在甜美的梦乡中酣眠,郭晶晶便已起身,精心编辑并发出一条言辞恳切、篇幅颇长的祝福信息。 那不是应付公事的客套话,里面配着还是孩童时期的老照片,字里行间全是姐姐对弟弟成家立业的欣慰与牵挂。 那个被网友讽刺“瞧不上弟媳”的人,早在几个月前就亲自去专柜挑选了一对定制款情侣手表作为新婚贺礼;那个被骂“冷漠势力”的人,在不得不缺席的前夜,还不放心地拨通了越洋视频电话,那一头她絮絮叨叨地叮嘱着“以后要好好过日子,照顾好媳妇儿”,挂断电话时,眼眶都是红的。 这种“只能云参与”的无奈,怎么就成了外人眼里“看不起穷亲戚”的傲慢? 若要真的论起“势力”二字,放在郭晶晶身上简直是最大的笑话。在那些热衷于名媛下午茶、攀比高定礼服的圈子里,郭晶晶向来是个异类。 别的豪门阔太在社交场上明争暗斗,她在上海车展上穿着百元级的白色套装,像个普通游客一样把碎发别到耳后,好奇地研究电动车仪表盘;当别人忙着晒珠宝库时,她却坐在光线昏暗的灯下,拿着针线有板有眼地给旧帆布包缝补破洞,那句“还能用就不浪费”说得坦坦荡荡。 这份镌刻于骨子里的质朴,宛如从河北保定那方跳水馆中悄然携出,如潺潺溪流,澄澈而纯粹,带着独有的地域气息,缓缓流淌于时光之中。 三十年的职业生涯,每天清晨五点半面对14度冷水的严苛训练,早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体面,从来不是靠奢侈品堆出来的,也不是靠在一场婚礼上露个脸来证明的。 你看她带孩子去爬山,全家人身上穿的不是什么大牌,而是洗得发白的旧T恤;她带孩子逛菜市场,弯腰挑菜的熟练劲儿和普通的家庭主妇没两样。 甚至在早些年,刚拿到第一笔奥运奖金时,她转身就给弟弟报了兴趣班,弟弟买婚房缺钱,她二话不说拿出积蓄支持。 这样一个对亲情倾其所有、对物质淡然处之的人,怎么会在弟弟人生最关键的时刻,为了所谓的“摆架子”而故意缺席? 在她那里,责任和亲情从来不是对立的,只是成年人的世界里,常常充满了这种“顾此失彼”的身不由己。 从赛场上的“女皇”到如今赛场边的“裁判”,从不甚至不依附霍家的光环去搞什么商业代言,而是扎进大山里给乡村小学捐建净水设备、搭建迷你跳水池。 她的一举一动,皆在悄然打破外界对于“豪门媳妇”的刻板认知。 每一个抉择、每一次行动,都似有力的笔触,改写着大众既定的想象,展现别样风采。那些习惯了用“豪门恩怨”滤镜看世界的人,自然读不懂郭晶晶选择在千里之外坚守岗位的硬核逻辑。 未现身婚礼现场,不过是她无数次“务实选择”中的一个缩影。在这场舆论风暴里,郭晶晶或许真的感到委屈,但她大概率不会为了自证清白去发一篇声泪俱下的通稿。 毕竟,对于一个早已活得通透的人来说,日久见人心,远比一句辩解来得有力。 信源:霍启仁举办婚礼,大嫂郭晶晶缺席,被一些网友恶意揣测——网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