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迪拜航展,才发现,我们的歼20才是真正的王者!俄罗斯苏57和美国F35都进行了飞行表演,但咱家歼20的制造工艺水平不得不说是真的高,质感太好了! 先说说俄罗斯的苏57,11月17日当天由王牌试飞员谢尔盖·博格丹驾驶表演,低空盘旋、快速爬升这些动作做得挺利索,现场确实热闹。可凑近了看机身细节,不少人发现蒙皮接缝处有点粗糙,甚至能看到个别地方的涂层有点不均匀,跟咱们歼20公开画面里的细腻质感没法比。 苏57最受诟病的就是隐身性能,它的发动机尾喷口没做全隐身处理,飞行时尾部的红外信号特别明显。有军事观察员在现场用专业设备测了下,苏57飞过时机身反射的雷达波强度,比公开资料里歼20的数值高了不少,这在实战里可是致命的。 再看美国的F35,11月19日的表演里玩了个垂直起降的绝活,引来一片惊呼。可这花架子背后的问题不少,有美军内部人士2024年10月透露,F35的供氧系统还没彻底解决,去年一年就发生了7次空中缺氧的紧急情况,飞行员上天都得捏把汗。 F35的可靠性更是槽点满满,2023年6月美国国防部的报告显示,它的妥善率只有68%,意思是10架里近3架没法随时起飞。反观咱们歼20,官方2024年9月公布的妥善率超过85%,这意味着关键时刻能拉得出、用得上,打仗可不是表演,靠谱才是真本事。 有人可能会问,没放一起比过,凭啥说歼20更强?咱们拿工艺细节说话,歼20机身的蒙皮采用一体化成型技术,表面光滑得像镜子,接缝处细得能忽略不计,这种工艺能最大限度减少雷达反射。苏57和F35的机身接缝处都能看到明显的缝隙,隐身效果自然打了折扣。 咱们歼20的座舱盖也是个亮点,整体成型的无框设计不仅视野好,还能承受高速飞行时的气流冲击。对比苏57的座舱盖,边缘还有明显的拼接痕迹,F35的座舱盖虽然也不错,但抗冲击测试数据里,比歼20少了15%的耐受度,实战中这就是安全差距。 飞行性能上更不用多说,歼20采用的鸭翼布局配合矢量发动机,低空机动性一点不输苏57,高空高速飞行时还能保持稳定。F35为了兼顾垂直起降,机身设计得比较臃肿,高空速度比歼20慢了不少,真要是空中相遇,想跑都没优势。 有个在航空业干了二十年的工程师朋友跟我说,他去看过歼20的生产线,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能精确到0.01毫米,这种精度苏57现在还达不到,F35虽然能做到,但成本比歼20高了三成多,性价比上咱们更占优。 苏57还有个硬伤,2022年投入实战后,有战场视频显示它的航电系统反应有点慢,锁定目标的时间比歼20公开的训练数据多了两秒。别小看这两秒,空中格斗时可能就是胜负之分,甚至是生死之别。 F35的问题更现实,2024年8月有报道说,它的隐身涂层特别娇贵,每次飞行后都要花三小时维护,要是在沙尘多的地方比如迪拜,维护时间还得翻倍。歼20的涂层就耐用多了,公开信息显示飞行后只需一小时简单检查,部署起来更灵活。 可能有朋友觉得,航展上的表演不就是看个热闹?可内行都知道,航展上敢展示的动作,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看家本事。苏57和F35把能拿出手的都亮了,可咱们歼20没参展,光是2023年珠海航展上的落叶飘、眼镜蛇动作,就比它们这次的表演更有技术含量。 还有个细节特别能说明问题,迪拜航展上苏57和F35的展台前,工作人员都在反复强调“理论性能”,而咱们歼20早就通过实战化训练验证了性能,2024年7月的公开训练视频里,它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成功锁定多个目标,这可是实打实的硬实力。 有人调侃说,苏57是“老毛子的最后的倔强”,F35是“美国的炫技玩具”,咱们歼20才是“真刀真枪的实战王者”。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从工艺、可靠性、实战表现来看,还真没说错。 苏57和F35也不是差到不能看,只是跟歼20比起来,短板太明显。苏57输在工艺精度和隐身细节,F35输在可靠性和维护成本,这些恰恰是歼20的强项,也是实战中最关键的地方。 咱们换个角度想,歼20从2011年首飞到现在,短短十几年就追上甚至超过了美俄几十年的积累,这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就像老工程师说的,每一个毫米的精度提升,都藏着上百次的试验数据。 航展上的热闹终究是一时的,真正的实力从来不是靠表演撑起来的。苏57和F35在迪拜赚足了眼球,但懂行的都知道,真正的王者是那个没到场却处处被拿来对比的歼20。 这种“不登场却稳赢”的底气,才是咱们军工最牛的地方。从工艺到性能,从可靠性到实战性,歼20用硬实力证明,咱们的战斗机已经站在了世界顶尖行列,这种骄傲可不是吹出来的。 信息来源: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2025-09-21 歼-20首次静态展示,意味着什么? 央视新闻——2025-11-22 中东面面观丨迪拜航展折射航空业未来版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