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直-20系列直升机的出现,填补了解放军于旋翼机领域的一大装备空白,且这一机型家族仍在不断壮大之中,定将衍生出越来越多的型号。然而,这才刚哪到哪?从国内于新型倾转旋翼机领域的进展来看,我们似乎也终于迎来了名为“有钱就是任性”的“大发展时期”。 在近期的国内社交平台上,大约短短2个月的时间内,就已经有至少3款采用倾转旋翼技术的国产新型号航空器现身,其中既有极其大胆激进的无人驾驶型号,也有较为稳妥的有人驾驶型号,用“百花齐放”来形容都不为过。我们知道,时至今日,全球各国军队中,有且仅有美国为自家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研发了倾转旋翼机,即V-22“鱼鹰”系列。一方面,这体现出美国在这方面的领先优势;但另一方面,其也说明各国仍对倾转旋翼机持观望和不完全信任的态度。 毕竟,相比起传统构型的直升机,倾转旋翼机虽然有着飞行速度快、航程远和载荷量大的优势,但较高的技术复杂性、技术风险性和研制成本,以及随之而来的“不确定性较大的效费比”,也让倾转旋翼机饱受争议。 这样想来,既然中国开始在相关领域呈现发力之势,那是否说明我们已在很大程度上吃透了这一技术,并开发和掌握出了较为“靠谱”、特别是可降低风险并提高效费比的新手段和新方法呢?可能性恐并不为0。否则这难以解释为何国内航空工业会以如此高的积极性,同时推进多个型号的倾转旋翼机研发工作,这已经不是“在吃不准的情况下进行浅尝”的程度了。 进一步来想,多种型号的国产倾转旋翼机项目同时亮相且并行推进,如果这不是盲目的重复性投资和建设,那合理的解释恐只有一个,即“出自不同研制单位之手的不同型号倾转旋翼机,乃是瞄准不同用户或不同应用场景而生”。这就好比陆基型航空器和舰载型航空器之间的区别,进一步细分来看,陆基运输型、陆基突击型、舰载运输型、舰载反潜型等,都对军用航空器有着不同的要求,不排除各型号国产倾转旋翼机就是在满足不同军种的任务需求。 可以说,这种“我想造什么就造什么”的“盛况”之所以能出现,与国内航空工业的“有钱+有技术”密不可分。国产倾转旋翼机的大发展时代,或将就此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