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国现在最担心的国家,估计就是印度了,怕的就是印度突然乱了。如果印度真出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11-24 12:38:14

[心]中国现在最担心的国家,估计就是印度了,怕的就是印度突然乱了。如果印度真出事了,十几亿人要四处逃散,那情况会很难处理,还是让他们留在自己的地方最好。 我去年冬天去西藏边境采风,住过一户牧民家。主人丹增大哥指着远处的雪山说,这两年过界的印度人肉眼可见地变多——以前多是赶着几头牦牛的牧民,现在常能看到背着鼓鼓囊囊蛇皮袋的人,顺着河谷往这边挪。 跟边境派出所的小李聊天时,他从巡逻包掏出本磨得卷边的手册,封面是藏语和印地语混着标读音,里面全是“这里是中国边境”“需要帮助吗”这类应急话,还有手绘的救助点地图。 他说现在巡逻都带着,就怕遇上慌不择路的人,连基本沟通都卡壳。这份谨慎不是多余的,印度当下的处境,早藏不住让人揪心的苗头了。 为啥边境上的人都绷着根弦?看看印度的人口账本就懂了。 联合国人口司3月刚更新的数据,印度现在常住人口已经摸到14.28亿,比咱们国家多出1900万左右。 更扎眼的是年龄牌——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飙到59.5%,差不多8.5亿人都是青壮年。 可印度国家统计局去年底的报告显示,全国失业率冲到8.5%,德里大学门口的人才市场,每天都有上千名毕业生抱着简历排队,有的连月薪2000卢比(约合170元人民币)的实习岗都抢不到。 这么多有力气没活干的年轻人,再碰上个旱季粮食减产,或者政策出点乱子,就像干柴堆上凑了点火苗,太容易烧起来。 去年印度搞农业法案改革,几百万农民直接开着拖拉机堵了新德里的环城路,帐篷从城郊一直搭到市中心,硬生生守了大半年。 他们怕的是法案让大粮商压价,自家几亩薄田的收成连糊口都不够,最后政府没辙,只能把法案撤回。这还只是局部矛盾,要是遇上2023年马哈拉施特拉邦那样的大旱——地里的甘蔗全枯成了柴,水库底裂得能塞进拳头,老百姓没饭吃的时候,求生的劲头真能刨开石头走路。 大家都记得欧洲难民潮吧?意大利的港口当时挤满了难民船,匈牙利干脆用铁丝网把边境焊死,默克尔因为接纳难民,支持率掉得像坐过山车。 可欧洲那波才几百万,印度这体量真乱起来,难民数得在这基础上翻几十倍,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麻烦。 咱们南方的云南、西藏这些边境省份,经济本就比内地薄。 就说云南瑞丽,前两年疫情时我去过一次,城边上的防控卡点隔几百米就一个,工作人员裹着防护服24小时轮班,有的社区工作者半个月没换过干净衣服,防护服里的衣服能拧出水。 当时光守边境就耗了多大精力?真要是有成千上万印度人涌过来,先不说吃的住的,单是医疗这关就扛不住。印度每年雨季过后,登革热病例能翻三倍,去年还有报道说疟疾在部分边境地区小范围爆发。 这些病要是跟着流民传进来,咱们边境的乡镇卫生院,可能连检测试剂都不够分,防控压力一下就从“紧绷”变成“崩断”。 有人可能拍着胸脯说,咱们有军队有铁丝网,拦着不就完了? 可中印边境线长5500多公里,好多地方是连信号都没有的无人区。阿里地区的边防战士巡逻,得靠骑马来回,冬天雪没膝盖,马掌都磨平了,战士们的脚冻得又红又肿。 去年就有报道,三十多个印度流民从那边钻进来,身上就揣着点炒面,鞋子磨穿了露着脚趾,走得差点冻僵在雪地里。最后是边防战士发现后,给他们煮了热汤,送了厚袜子,才把人劝回去。 这还是小股人流,要是成百上千人顺着河谷、山口一起涌,根本防不过来。更别说咱们的处境——真遇上抱着孩子的女人、拄着拐的老人,总不能硬拦着不管,这种道德和现实拧成的疙瘩,谁都解着费劲。 说真的,咱们怕的从来不是印度人,是怕印度真的乱成一锅粥。 这些年咱们没少帮印度搞建设——孟买至艾哈迈达巴德的高铁,桥墩都是咱们工人帮着扎的钢筋;古吉拉特邦的火电厂,发电机组的调试技术也是咱们派专家过去教的。为啥这么做? 就是希望印度多些工厂、多些岗位,老百姓能在自家门口挣到钱,有饭吃有活干,谁还愿意背井离乡逃荒? 这就跟住小区一个理儿,要是隔壁邻居家天天漏水、吵架摔东西,水渗到楼道里,谁家的门垫都别想干净,咱们家门口自然也安生不了。 说到底,咱们打心底里盼着印度能稳住。 十几亿人要是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踏实过日子——农民能在自家田埂上丰收,年轻人能在工厂里拧螺丝,老人能在村口晒着太阳聊天,不用背着行李往陌生地方跑,这不仅是印度老百姓的福分,整个南亚的天空都能少些乌云。 咱们能做的,就是把自家边境的门守牢,要是印度需要,农业技术、基建经验这些都愿意伸手帮衬。毕竟这世界就像一张大网,每个国家都是网眼里的结,一个结松了,整片网都得晃。 和平稳定从不是一家的事,得靠大家手拉手攥紧了。 (参考信息:外交部——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达成10点共识)

0 阅读:7

猜你喜欢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