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催婚的我,在撕裂中成长 父母的爱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我困在适婚年龄的牢笼里。每周雷打不动的相亲安排,手机里刷屏的不结婚就会孤独终老的恐吓式文章,都在蚕食着我最后的私人空间。他们用为你好的名义,粗暴地干涉着我的婚恋选择。 那些被硬塞过来的相亲对象,就像超市货架上明码标价的商品:体制内、有房有车、朝九晚五——所有条件都被量化,唯独缺少了最重要的灵魂共鸣。他们永远不会理解,两个灵魂的契合需要共同的音乐品味、相似的生活作息、契合的价值观念。在他们眼中,婚姻就是完成任务,就像完成人生待办清单上的一个选项。 记忆中,反抗总是伴随着激烈的冲突。父亲扬起的手掌,母亲歇斯底里的哭诉,都是试图将我塑造成正常人的工具。他们成长于那个集体至上的年代,与众不同本身就是一种原罪。有趣的是,平日里争吵不断的父母,在催婚这件事上却结成了坚不可摧的同盟。 现在的我学会了和解。不是与父母和解,而是与这种撕裂的状态和解。我理解他们笨拙的爱,就像理解一个不会表达的孩子。但我也清楚地知道,我们之间横亘着整个时代的鸿沟——他们信奉到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而我追求的是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于是我开始践行一种双面人生:在家时做个听话的提线木偶,顺从地参加他们安排的相亲;在外时则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寻找真正的灵魂伴侣。就像切换两个平行宇宙,一个满足父母的期待,一个安放真实的自我。 这种分裂看似无奈,却是我能想到最温柔的抵抗。毕竟,漂泊在外的游子,一年能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不过寥寥数日。就让他们在短暂的相聚中,看见他们想看见的那个乖孩子吧。而真实的我,将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继续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