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至黄冈高铁项目河南段用地预审提前完成,真的让人眼前一亮。之前大家都还在算着日子、盼着批复,有些担心进度会不会卡壳,没想到现在直接提前8天拿到了自然资源部的“绿灯”。这种效率,可不是天天都有,毕竟高铁项目牵扯方方面面,每迈出一步都挺不容易。现在,这个批复就像一针强心剂,给后面的立项、全线工程推进争取到了不少时间。 阜阳到黄冈这条高铁横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总里程318.386公里,其中河南段就占了135.639公里,设计时速飙到350km/h,光是这个速度,想想都觉得激动。正线建设只是其中一部分,还包括阜阳枢纽、麻城片区的配套设施,以及再往南走的九江枢纽,整个路网把规划拉得挺开。和以往只做主线不同,这次配套工程一体推进,既要保证大动脉畅通,也得顾及沿线小节点的利益。不仅大局观在,细节上也是下了功夫。 回头看进展,其实前不久湖北段的用地预审已经在9月底拿下,现在等于河南、湖北两地几乎前后脚“解锁”,全线可行性研究也到了关键节点。走到这一步,大家都知道,算是真正摆脱了各种“卡点”,剩下要做的就是快马加鞭。用地批复看起来只是,背后是各级部门几个月的协调配合——从抽调专班到地块测算、资料上报,真是分秒必争。这种干劲,光喊口号没用,还是得看行动。 说到意义,其实项目之所以备受关注,很大程度就在于它的战略位置。阜阳到黄冈不只是一条普通高铁,而是国家“八纵八横”中的重要通道,归京港高铁通道管理。再加上“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和2025年“两会”都点名要抓中部大通道,这条高铁现在就是全村的“希望”。一旦建成,不但阜阳、黄冈这几个节点受益,连沿线的大别山革命老区也能跟着起飞。尤其是那些原来交通闭塞、发展底子薄的地方,这就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会,谁都不想错过。 再细想,现在这条线最大的亮点就是把大别山片区和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圈拉近了,而且不只是“拉直线”,更是把高铁组网思路做活了。将来南信合高铁联进来,整个大别山革命老区南北纵横、东西连通,通达省会城市还怕什么?试想一下,家门口上高铁,不用折腾大巴,小城青年说走就走,打工、创业、旅游、返乡都快了许多,谁不希望早点看到这一天? 建高铁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项目推进到现在,还要继续等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批复,后面设计、征拆、施工一环环也离不开地方政府、企业和百姓的配合。不过只要方向对、政策给力,效率提上去,剩下无非是时间和耐心的较量。其实高铁修到哪,沿线就富到哪,这话一点也不夸张。过去几年,中部不少地方因为少一条高铁,经济就是起不来,现在机会来了,总不能还犹犹豫豫。 难题肯定不会少。用地批复只是头一道关,等着协调资金、征地拆迁、设计优化、环境评估等一大堆麻烦事。涉及三省,部门沟通、利益平衡,现实中谁都不好搞。可只要有了头,后续就好办多了。河南段现在做到了快人一步,或许就是给大家一个榜样:紧盯目标、主动作为、结果导向,不是喊出来的,是拼出来的。谁也不想拖了全线的后腿。 有时候,外界总觉得高铁建设是“铁板一块”,进度慢点、快点无所谓,毕竟影响不到日常出行。可事实真不是那样。对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孩子来说,能不能早坐上高铁,直接关乎梦想和生活的半径。对河南、湖北、安徽几个老工业区的企业来说,能不能跟全国市场无缝连接,也就差这么一条线。这个项目打通了,未来产业布局、招商引资、人才流动,甚至老人探亲、学生上学,都会变得更顺畅。错过这波升级,下次不知道还要等多久。 现在用地预审批下来了,气氛一下子就热了起来。相关方肯定也清楚,工程不等人,谁动作慢就是拖整个经济圈的后腿。大家都盯着立项批复、施工招标这几个关键时间点。只要不出大岔子,很快就能看到更多进场标志。一步步稳扎稳打,阜黄高铁全线贯通也就不远了。 其实很多人都明白,基础设施现代化不是光靠一两条大通道,而是一次次在细节上突破、在难点中前行。阜阳到黄冈这条线走到今天,是一批又一批建设者、管理者的默默付出,背后还有沿线百姓的期待和支持。只要大家劲往一处使,日子必定越过越好。现实就是这样,见证一次“超预期”,就会给所有人带来新希望,有了头一回,后面自然信心倍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