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挑衅又进一步。我们目前对于日本的挑衅,主要还是采用经济手段反制,说实话这个

顾议史实 2025-11-25 16:15:47

日本的挑衅又进一步。我们目前对于日本的挑衅,主要还是采用经济手段反制,说实话这个压力就日本来说,可能还属于不痛不痒的阶段。而日本极右翼现在在日本国内,已经是造起了很大的声势,获得了广泛的支持,高市早苗最近又推动了21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11月23日,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亲自登岛,宣布将在与那国岛部署03式中程防空导弹系统。 这座距离中国台湾不到120公里的小岛,突然成了东亚地缘政治的“新火药桶”,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视察,这是一次赤裸裸的军事宣示,日本的挑衅,又往前迈了一步。   过去大家提到琉球群岛,想到的是冲绳海滩、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但从2024年开始,这片群岛越来越像一条被拉紧的弦。 日本政府不仅在与那国岛部署电子战部队,升级雷达监听系统,还将岛上军事驻地面积扩大六成,增加弹药库、射击场,意图明显:这里不再只是“观察哨”,而是“发射台”。   更重要的是,这不是孤立行为,从奄美大岛到宫古岛,日本正把整个西南岛链改造成一个“前线基地”。 陆上自卫队的“两栖机动旅”扩编了,导弹团增加了,新的岸舰导弹射程超过1000公里,覆盖了整个中国东海方向,一张“导弹网”正在成形,目标指向毫不含糊。   而在这张地图上,与那国岛正好是最西端的“箭头”,距离中国最近,是整个防御系统的“第一击点”。 当日本把本来用于侦察的岗位变成了可以打出去的导弹阵地,这种转变,已经不只是防御那么简单了。 面对日本节节升级的举动,中国确实做出了一系列经济反制:航线被取消、旅行团下架、日本水产品全线暂停进口,这些措施在短期内确实造成了影响,特别是对日本渔业和旅游业来说,打击不小。   但问题在于,日本国内似乎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不但没有退缩,反而拿出高达21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摆明了是要“顶住压力,干到底”,背后的操盘者,还是高市早苗。   她一直主张强硬路线,鼓吹增强日本“自主防卫能力”,这一次正好借机打民族主义牌,为右翼政策加油鼓劲。 在她眼里,哪怕经济上受点损失,也值得换来“战略主动”,更别说,最近这段时间是她最出名的时候。    当前局势下,钓鱼岛的战略意义被再次放大,这不仅是历史上的主权问题,更是现实中博弈的杠杆。   就在与那国岛变身军事前哨的同时,日本在钓鱼岛周边的军事存在也在加强,部署了反舰导弹、空中探测系统,试图形成一整套海空联动体系。 而中国方面的回应也毫不含糊,2024年中国海警在钓鱼岛海域的巡航次数达到120次,比2020年翻了一倍还多。   这不是简单的“巡逻”,而是通过行动强化存在感,是在清晰地告诉日本:你怎么走,我们就怎么接。   与此同时,日本国内也吵翻了天,与那国岛的居民其实早已多次表达反对声音,岛上生活节奏本来平静,现在却突然被军靴和导弹打乱,居民并不愿自己的家乡变成“前线战场”。   这不仅是情绪问题,更是现实担忧,谁都知道,一旦冲突爆发,最先被波及的就是这些“军事前哨”,日本政府这步棋看似增强安全,实则加大了风险。   而当年二战末期,琉球群岛民众被迫“玉碎”的记忆仍在,那时日本政府为了掩盖战败,把整个冲绳当成“牺牲品”,如今,历史的阴影又隐隐浮现。   日本政府要问问自己:为了所谓的“战略前沿”,是否真的准备让民众再次承担代价? 日本的这些动作,表面上是“自主防卫”,实际上少不了美国的身影,如今特朗普对盟友提出更高军费要求,日本也就顺势而为,把“安保升级”包装成“主动作为”。   但问题在于,这种“自主”是建立在对抗中国的基础之上,日本政府一边借着与美合作提升军力,一边在地区制造紧张气氛,既想吃“安全红利”,又想不承担责任。   长远来看,这种双重计算是危险的,日本一旦误判形势,不只是经济受损,更可能引爆地区冲突。   日本政府需要明白,挑衅一旦变成常态,就很容易滑入危险的误判,与那国岛的军事部署,已经不是“防御扩展”那么简单,而是实打实地改变了地区安全格局。   对于中国来说,该表达的立场已经表达清楚,该采取的行动也在持续进行,接下来,就看日本是否真愿意为所谓的“前沿安全”继续冒险,还是愿意在现实面前踩下刹车。   东亚地区不缺历史教训,谁推动局势走向极端,谁最终就可能吞下苦果,在这场博弈中,谁在制造风险,谁在稳定局势,国际社会看得一清二楚。   这一次,日本已经走得太远,还想继续下去,代价不会低。 信息来源:敏感区域,日本宣布部署中程防空导弹——环球时报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