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机南海偷窥遭“贴脸”送客,歼-16电磁压制让美军变“聋瞎”

栗頿聊 2025-11-25 16:19:51

美国印太司令部突然通报了,在南海展开侦察的美军P-8A与RC-135军机,再次遭遇中国战机的近距离拦截查证,且执行拦截任务的并非歼-20。   美军印太司令部这次的一纸通报,听着多少带点“恶人先告状”的味道。他们声称自家的P-8A和RC-135在南海活动时,遭到了中国战机的近距离识别伴飞,言语间全是对于被“压迫”的不满。   但要把这事儿掰扯清楚,还得先看看这两位“不速之客”干了什么——一个盯着水下的潜艇,一个搜集空中的电磁信号,离我们海岸线最近的时候只有50公里。   这场景,就好比有人趴在你家窗户上举着望远镜窥探,主人推门出来警告,对方却反而大声嚷嚷受到了惊吓。   这次我们去“打招呼”的不是歼-20,而是几位老面孔。当P-8A自以为神不知鬼觉地想要往黄岩岛以东海域钻时,迎接它的不是雷达上的空白,而是无线电里标准的英语警告。   紧接着,云层中闪现出苏-30MKK或者歼-11B的身影,双方距离一度拉近到极为震撼的程度。   这种距离下,美军飞行员甚至不需要望远镜,肉眼就能看清对手头盔上的反光,还有机翼下挂载的空空导弹——那冷冰冰的金属光泽,就是最直接的红线。   很多人纳闷,作为看家利器的歼-20为何“缺席”这种场面?   其实这恰恰是大国的精明算盘。歼-20是用来“踹门”的战略王牌,身上的隐身涂层金贵着呢,没必要浪费在常态化的猫鼠游戏中。   更重要的是,面对这种天天上门蹭流量的侦察机,把最先进的底牌亮出来反倒是露了怯,让对方搜集了隐身战机的雷达特征信号才真叫亏本。   看看这次出手的歼-16,这可是不折不扣的“多面手”。它利用自身的电子战吊舱全程开机,硬生生把那架试图搜集信号的RC-135变成了“聋子”和“瞎子”。   这架由民用波音707改装的侦察机虽然装满了能截获240公里内信号的精密天线,但在歼-16贴身进行的电磁压制面前,根本占不到便宜。   另一边,苏-30MKK也没闲着,一个漂亮的桶滚机动,既展示了精湛的操控技术,又把“送客”的态度摆到了脸上。   美军这两款飞机搞的是典型的“海空配合”,试图通过更改民航识别码,伪装成马来西亚或菲律宾的客机来蒙混过关。   据统计,光是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今年他们就干了上百次。仅仅9月份一个月,他们就出动了40多架次侦察机直奔南海,到了10月更是翻倍到了87架次。   为了配合这种高强度的骚扰,他们甚至不惜让老旧的机体超负荷运转。但这种疲劳战术的代价也是惨重的,“尼米兹”号航母近期在半小时内就连摔两架舰载机,连打捞船“救助者”号都不得不赶赴现场收拾残局。   除了天上的较量,海面上的“网”也张开了。在空中伴飞发生的同时,正在附近巡逻的052D型驱逐舰长沙舰早就进入了战备状态。   舰上那面巨大的346A相控阵雷达,能死死咬住几百公里外的空中目标,配合近防炮的射击诸元调整,早已形成了一张立体的火力网。   在这种海空协同的体系面前,美军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实际上每一步都走在了解放军的枪口准星里。   有意思的是,美军本来还带了随军记者,想抓拍点素材回去炒作中国“反应过度”。结果弄巧成拙,镜头里只记录下了自己是如何狼狈逃窜,以及中国飞行员是如何专业且克制地执行任务。   相比于24年前“海空卫士”王伟只能用血肉之躯去阻挡外机的那个年代,如今我们的飞行员能够驾驶着完成现代化改装的战机,从容自信地在自家领空划下界限。   那些指望通过多派几架飞机就能在南海兴风作浪的日子,早就一去不复返了。   歼-11B不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改装后的雷达探测距离大幅提升;“炸弹卡车”歼-16挂载的霹雳-15更是拥有远程猎杀的能力。   这套“高低搭配”的组合拳,成本低、耐用性强、威慑力足,足以应对任何形式的抵近侦察。   既然对方这么喜欢来“偷窥”,那我们这种既省钱又高效的伴飞“套餐”,势必会一次次地等着他们。   从关掉应答机偷摸进入,到被近距离“押送”离开,美军除了留下一堆无用的通报和抱怨,注定在南海讨不到半点便宜。

0 阅读:87
栗頿聊

栗頿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