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批评,罗荣桓为何无地自容?来看115师的腐化案、男女作风案。1940年9月,

迎梅看养护 2025-11-25 16:47:48

面对批评,罗荣桓为何无地自容?来看115师的腐化案、男女作风案。1940年9月,山东方面召开“桃裕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朱瑞向罗荣桓“全面开炮”,严厉斥责一一五师。 会还没散,罗荣桓心里就已经明白,问题不在朱瑞讲得重,而在自己确实有疏忽。仅仅一年多时间,从山西转战山东,这支曾在平型关一战成名的部队,在敌后复杂局势下,渐渐暴露出组织松散和作风松弛的问题。 尤其干部的思想工作,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漏洞。 罗荣桓很清楚,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1938年初,他随115师主力进入鲁西南,那时候山东局势一团糟,既有地主武装,也有旧军人土匪,还有国民党顽固派的掣肘,部队要在这种环境下扎根,很难不受影响。 他当时就提出纪律必须立得住,组织必须紧起来,可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干部在思想上开始松劲。 而真正让他感到刺痛的,是1940年初政治部副主任黄励自杀。这个人不是普通干部,是毛泽东的秘书,长征走过来,打仗从不含糊。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山东坚持不住了。湖西肃托整风时,几个老同志被误杀,黄励一度极力阻止未果。他对组织的信任开始动摇,再加上私事上的情感挫败,精神彻底崩溃,最终在驻地宿舍里饮弹自尽。 那晚,罗荣桓看完处理报告后坐了一整夜,没说一句话。 类似的事并不是孤例。1939年到1940年间,山东敌后根据地处于高压状态。日军扫荡不断,国民党地方势力捣乱,群众基础刚建立不久,不少新兵临时征召,没有受过系统政治训练,纪律性极差。 罗荣桓曾在鲁中一个村庄碰到民运干部郯城县长翟新亚,带头与地主交往密切,甚至染上抽鸦片、嫖娼等恶习。他当场就撤了翟的职务,并要求开除党籍。 罗荣桓早在1939年就在日记里写过,“在敌后,纪律松弛,比敌人更可怕。”但他也很清楚,不能光靠整顿文件解决问题,必须有系统性安排。 可就在这个时候,朱瑞带着中央山东分局文件到了前线,批评声音越来越重。“一一五师如果不能起表率作用,谈何带动群众?谈何军民合作?”这话说得没错,但让罗荣桓难受的是,他早就想做,却一直没做成。 刘少奇到山东以后,局势有了变化。他专门调查了朱瑞与罗荣桓的矛盾,结论很明确,朱瑞问题在主观主义,不接地气。 他向中央汇报:“罗荣桓虽问题多,但肯担当,能实事求是,值得托付。” 从那以后,罗荣桓开始推行干部作风整顿,重建政权纪律,从六个方面着手,“争、插、挤、打、统、反”,强调既要斗争也要统战,既要严管也要讲政策。 整顿之后,115师风气逐渐回正,群众评价也回升了不少。可那年秋天的会议,罗荣桓依然记得太清楚。他没辞职,但心里知道,是时候重新建起一支靠得住的部队了。

0 阅读:110
迎梅看养护

迎梅看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