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的远见令人敬佩:早在2013-2014年,他们就开始研发专用AI芯片TPU,2015年起大规模投入使用。那时,AI还未爆发,“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论文也未问世,但谷歌已经坚信机器学习是未来的核心技术。这种提前十年布局的战略眼光,堪称行业典范。然而,谷歌对AI潜力的谨慎也带来隐患——部分内部人士认为他们担心技术风险,不愿公开推动,反倒激发了OpenAI的诞生,使谷歌看似后来者。埃隆·马斯克与谷歌联合创始人佩奇曾因对AI威胁认知分歧而决裂,埃隆创立OpenAI正是为抗衡谷歌的隐秘垄断。谷歌的TPU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资本与组织决心的体现。提前数年投入定制芯片,赌未来AI算力需求爆发,这种长线投资在当下AI竞赛中形成巨大壁垒。正如业内观察,谷歌的垂直整合能力是其领先之本,能以竞争对手难以承受的成本训练大规模模型。不过,远见未必等同成功。谷歌虽然在基础设施和技术研发上遥遥领先,但在AI产品层面,比如聊天机器人领域,却被后来者赶超。这个差距提醒我们:战略眼光固然重要,但执行力、速度和用户体验同样关键。总结来看,谷歌的故事告诉我们,领先一步不是终点,持续创新与快速落地才是赢得未来的关键。未来的AI战场,依然属于那些既有远见,又能快速行动的企业。原文:x.com/kimmonismus/status/19929782907816182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