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突然给中国发来最后通牒,要求30天内取消稀土出口管制,否则就取消冯德莱恩下月的访华计划。 这场围绕“工业维生素”的较量,背后藏着全球产业链的暗战。 欧盟这步棋走得有点险。 他们98%的稀土磁铁都得从中国进口,德国汽车业最头疼,宝马、大众的生产线都因为缺料慢了下来。 德国经济研究所早就警告过,再这么依赖下去,工业芯片供应链都得跟着出问题。 中国这边也有自己的难处。 稀土开采污染大,以前粗放式开采留下不少环境债,现在搞配额制,也是为了可持续发展。 国内新能源、高端制造也等着用这些资源,总不能一直当“世界矿场”。 本来欧盟想靠施压逼中国让步,德国外长之前访华就因为这事儿没谈拢,行程直接取消了。 10月中欧又在北京谈了一次,还是没结果。 不过双方没把话说死,商务部后来也跟欧盟贸易委员通了电话,看来都不想把关系搞僵。 中国没闲着,技术上一直在突破。 广州地化所搞出了电驱开采技术,采收率能到95%,比老办法提高不少,污染也少了。 上个月《Nature》还发了篇论文,说咱们在稀土纳米晶技术上有新进展,这让高端应用领域更有底气了。 其他国家也在想辙。 日本打算去6000米深海挖稀土泥,说是2027年就能试运营,每天挖350吨。 但这技术难度不小,深海开采成本高,环保问题也没解决,怕是短期内难成气候。 现在镨钕金属价格还在67万一吨的高位晃悠。 中国今年出口量涨了10%,但金额反而降了点,说明卖的是更值钱的加工品,不是原材料了。 欧盟手里虽有“反胁迫工具”,但到现在没敢用,毕竟真撕破脸,他们损失也不小。 这场稀土博弈,说到底是全球产业链谁说了算的较量。 中国不再只靠卖资源,技术突破让咱们在谈判桌上更有底气,正从“稀土大国”变成“稀土科技强国”。 未来全球稀土供应链可能会出现多个中心,但中国的核心地位短期内动不了。 想要大家都不吃亏,还得坐下来制定共同的规则,不然这“工业维生素”的仗,怕是还要打下去。
欧盟突然给中国发来最后通牒,要求30天内取消稀土出口管制,否则就取消冯德莱恩下月
越越看历史
2025-11-25 17:21:07
0
阅读:39
成成
现在通知你,别来了,有多远滚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