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0天通牒刚过,中国商务部一纸公告就让全球稀土价格坐上过山车。 11月7日暂停6项出口管制措施的消息传出,氧化镨钕价格半个月内从50万元/吨冲到55.75万元/吨,欧洲到岸的氧化铽更是飙到4000美元/公斤。 这场资源博弈里,没有谁是真正赢家,只有动态平衡的艺术。 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34%,却承担着69.2%的产量。 内蒙古包头稀土开发区的老矿工最清楚代价,每吨稀土开采会留下2000吨尾矿,曾经的草原现在长不出草。 这种"卖血式"出口早该停了。 现在北方稀土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涨272%,包头新产能明年1月就要投产,这才是资源该有的价值。 美国防部的数据藏不住焦虑,F-35战机每架要417公斤稀土,导弹制导系统里的镝元素100%依赖中国。 ReElement工厂号称年产3000吨磁性级氧化物,实际产能利用率不足30%,负债2.3亿美元,技术瓶颈不是靠喊口号就能突破的。 今年6月伦敦会谈时,美方代表拍着桌子说军工生产线告急。 中方最后同意"依法审批出口申请",但没承诺数量和时间表。 这种模糊性恰恰是智慧,就像10月对美稀土磁铁出口量悄悄爬到656吨,创下九个月新高,却把中重稀土占比从30%压到12%。 表面上看是让步,实际上牢牢攥着主动权。 G7搞的"稀土联盟"最近动静不小,启动20多个新项目,还想搞价格下限。 但印度不肯放弃中国市场,越南、马来西亚转头就和中国共建加工厂。 日本Proterial公司倒是喊着2035年前量产铁氧体磁铁电机,可他们自己也承认输出功率只有钕磁铁的十分之一。 特斯拉更实在,平价车型无稀土电机项目直接搁浅,毕竟实验室技术和量产是两码事。 格林美那条"超净稀土再生生产线"倒是真东西,回收率95.2%,比行业平均水平高8个百分点。 中国稀土再生项目年处理能力1.5万吨,已经能缓解15%的供给压力。 本来想靠原生资源卡脖子,后来发现循环利用才是王道。 工信部最新的合规监管方案也说到点子上,打击无证生产才能让市场真正健康起来。 这场博弈说到底是规则之争。 美国想靠武力和联盟逼中国让步,中国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平等互利"这十六字拆解。 现在看来,暂停管制一年既是给全球供应链缓冲,也是在测试新的平衡点。 毕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35%,人形机器人2027年就要量产,稀土需求只会增不会减。 未来三年很关键。 G7的项目要落地,中国的回收技术要扩产,特斯拉的无稀土电机能不能突破还是未知数。 但有一点很清楚,谁掌握了稀土精深加工技术,谁就有话语权。 中国现在磁性材料专利数量全球第一,精深加工产值占比65%,这才是真正的底气。 与其争一时的出口量,不如踏踏实实把技术护城河挖深。 说到底,稀土不是普通商品,是未来科技的基石。 美国10天通牒也好,G7联盟也罢,都改变不了资源分布和产业规律。 中国用十六字原则破局,既是外交智慧,也是发展路径。 这场博弈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寻找新的平衡点,而技术创新和规则制定,才是破局的关键。
大陆突然掐断对台稀土供应,台当局慌了,连台湾学者都忍不住喊,与其断供,不如直接统
【26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