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国立大学的阮文泰教授:“虽然我个人对中国有意见,但不得不承认,在黄种人当中,

是逸屹呀 2025-11-26 00:17:20

越南国立大学的阮文泰教授:“虽然我个人对中国有意见,但不得不承认,在黄种人当中,只有中国敢于和西方叫板。”这句话一出,现场先是静默,随即议论四起。阮文泰还补了一句:“要不是中国挡着,整个亚洲早就被分了好几块。是中国人让黄种人在世界上挺起了脊梁。”       在越南国立大学的讲台上,当阮文泰教授抛出那句“虽然我个人对中国有意见,但在黄种人里只有中国敢跟西方叫板”的论断时,这种充满矛盾的开场白,恰恰撕开了亚洲近代史最痛彻的一页,在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要想挺直腰杆做人,究竟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阮文泰后面补充的那句“要不是中国挡着,亚洲早被分完了”,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站在地缘政治角度上的一次残酷复盘。   回望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那张世界地图,会发现整个亚洲简直就是西方列强的自助餐桌。曾经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帝国被肢解得七零八落,昔日的辉煌变成了历史书上的尘埃;作为“英王皇冠上明珠”的印度,已经被殖民统治了上百年,连独立的念头都只能在夹缝中求存;朝鲜半岛则完全被日本吞并,东南亚各国更是沦为英、法、荷等国的后花园。   在那片凄风苦雨中,尽管经历过鸦片战争的耻辱,签下了一摞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但中国始终像一块难啃的骨头,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正如日本学者福泽谕吉所言,“中国是亚洲的屏障”,这道屏障虽然当时已是千疮百孔,但只要它不倒,西方就无法彻底完成对东方文明的格式化。   看看1950年的朝鲜战场,那不仅仅是军事层面的对抗,更是一次打破西方迷信的精神洗礼,当时的中国刚建国一年,家里几乎一穷二白,面对的是武装到牙齿的十六国联军,连西方媒体都讥讽这是“自寻死路”。   然而现实却狠狠打了强权的脸:在那片零下三四十度的冰天雪地里,志愿军战士手里攥着冻得像石头的土豆,甚至成建制地化作“冰雕连”至死保持战斗姿态,硬是将联军从鸭绿江边推回了三八线,这一仗不仅打碎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像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回忆的那样,让无数像他一样的亚洲人看到了战胜西方的可能。   1960年当苏联撤走所有专家、卷走图纸资料留下一地鸡毛时,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中国的核武梦碎了,但没人能想到,邓稼先、钱学森这些人能在戈壁滩上喝着咸水、啃着窝头,用算盘这种最原始的工具把繁杂的数据算了出来,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炸响,1970年卫星上天,那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实质上是给全亚洲卸下了悬在头顶几十年的核威慑利剑,这种哪怕“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决绝,才是阮文泰口中“脊梁”的真正重量。   无论是1962年还是1979年的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国在展示了雷霆手段后,都没有占据别国一寸土地,打完仗就撤回守卫家园,这种克制与当年的殖民扩张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印证了那种“为了亚洲遮风挡雨”的责任感,正如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所承认的,中国漫长的抗争史为周边国家的独立运动提供了某种精神源动力。   如今我们看到的亚洲,日本、韩国成为发达经济体,印度、越南经济飞速起飞,这一切繁荣的前提,是亚洲国家拥有了独立的主权,不再是任人宰割的鱼肉。   阮文泰教授的话听起来刺耳,带着个人情绪的偏见,但他不得不承认的历史逻辑却是无法辩驳的:在一个丛林法则盛行的世界里,正是因为有中国在前面顶着西方霸权的狂风暴雨,整个亚洲才有了喘息、独立乃至复兴的机会,这不仅仅是地缘政治的平衡,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为整个族群守住的最后尊严。

0 阅读:81
是逸屹呀

是逸屹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