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最近又搞了个大动作:一口气募了31个亿! 这家公司上市还不到两年,这已经是第六回伸手向市场要钱了。这么频繁地融资,它想干嘛?钱都花哪儿去了? 公告说了,这次募来的钱,超过20亿,都要用来“买买买”——不是瞎买,是专门去买那些在机器人产业链上、有潜力的上下游公司。 说白了,优必选正在下一盘大棋:它不想只当个卖机器人的公司,它想当整个机器人产业的“链主”,也就是带头大哥。 为啥这么急?因为人形机器人这行,太烧钱了!从技术研发到硬件生产,每一个环节都是吞金兽。光靠自己埋头苦干,速度太慢。最快的办法,就是把已经做得不错的团队和技术直接买过来,整合进自己的体系里。这叫用资本换时间,在和特斯拉等国际巨头的赛跑中,不能掉队。 光会花钱不算本事,能赚钱才是硬道理。 优必选在这方面,最近确实捷报频传。 他们家的Walker机器人,今年接到的订单总额已经冲到了13亿元!最近中标的一个项目,金额就高达2.64亿,机器人要去广西的边境口岸干巡检,还要去大型钢厂搞生产。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机器人不再是展厅里的花瓶,而是真正开始“进厂打工”了! 目前,它们主要活跃在汽车制造、物流分拣、3C电子装配这些工业领域。这些地方流水线作业,重复性高,正好是机器人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 但是,先别急着欢呼!这些“机器人员工”进厂,可不是一去就能独当一面的。 优必选自己的副总裁都实话实说:你不能把机器人往工厂一扔就觉得完事了。 它们现在更像是个需要老师傅手把手带的“实习生”。 比如,让它搬个东西,听起来简单吧?但在不同的工厂,环境千差万别,怎么精准定位?遇到突发情况怎么处理?这些对机器的感知、导航、控制能力都是巨大的考验。想让它们像人一样灵活自如,还差得远。 行业内的专家也点出了三大痛点: ①太贵! 核心零件成本下不来,机器人的价格就降不了,很难大规模普及。 ②娇气! 坏了怎么办?怎么远程维修?一套成熟的售后运维体系还没建立起来。 ③ 挑活! 每个工厂的需求都不一样,机器人能不能快速适应不同产线的要求,是个大难题。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产业觉醒”前夜。 优必选一边疯狂融资、整合产业链,一边拿着真金白银的订单在真实的工业场景里“练级”。它们选择了一条非常聪明的路:先啃硬骨头,攻克那些人们不愿意干、或者有危险性的工业、特种作业场景(这叫“利基市场”),而不是一上来就要做家庭保姆。 这有点像当年的新能源汽车,也是先从政策推动和特定商用场景开始,一步步成熟,再飞入寻常百姓家。 优必选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形机器人已经走出了PPT,踏进了车间。它用接订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前方的路依然很长,成本、技术、运维一座座大山等着翻越。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场机器人为我们“打工”的大戏,幕布已经拉开,好戏正要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