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乌克兰,正面临一场超越前线的生存考验。 俄军近期对能源设施的系统性打击,让这个本就电力紧张的国家雪上加霜。 全国约60%的天然气设施受损,火力发电几乎瘫痪,部分地区停电长达16小时,修复速度远跟不上破坏节奏。 前线能源短缺直接削弱军工产能。 泽连斯基坦言:“没有电,无人机和炮弹都是废铁。” 而后方民众在零下20度的寒夜中,靠蜡烛和柴油发电机度日,医院保温箱仅能维持4小时。 同时,战争已导致乌克兰人口流失约1000万,其中62%是青壮年劳动力。生育率跌至欧洲最低,人口结构失衡可能持续数十年。 如果重回谈判,乌克兰的筹码已大幅缩水。 能源系统崩溃、人口外流、财政缺口扩大,可能迫使基辅考虑区域停火或战区缓冲地带等妥协。 泽连斯基的备选方案,或许是在能源、人口、军援的三重极限压力下,寻找一个不至于崩盘的临时平衡。 这个冬天,乌克兰的抗寒能力不仅取决于修复电缆的速度,更系于如何在国际博弈的夹缝中守住最后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