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宣布入冬其实已经是最近才发生的事,说起来还真有点让人意外,毕竟一般每年十一月初就应该感觉到一股冷意了,但今年居然晚了有五到九天,有点出乎不少人的预期了。大家都等着冬天穿棉衣,结果一直拖到十一月中旬,才等来连续五天滑动平均气温低于十摄氏度的官方入冬标准,终于确定可以说“真的入冬了”。这消息出来以后,不少人都表示自己早就感觉冷了,可气象标准就是要讲科学,不能光凭体感。这个迟到的冬天还是踏踏实实地来了,晚归归晚,该冷还是很快冷起来了。 最近陕西气温的变化简直有点刺激,刚刚宣布正式入冬没多久,11月23日就迎来一轮新冷空气,影响范围从陕北到关中再到陕南,整个省几乎都被卷进去了。最明显的首先就是气温骤降,而且是那种早上一醒来就感觉不一样的冷。这个冷空气来势汹汹,不仅带来大风,还夹杂着扬沙和局部小雪,完全称得上“多重”,既吹又刮还下雪,让人一时有点摸不着头脑。尤其陕北一带,风力直逼六级以上,扬沙浮尘整天飘,出门能见度都变低了,有点像北方春秋交替时的沙尘天,但又夹着冬天的冷冽。 说到气候季节划分,估计很多人平时都没太注意过,只有气象台发布讯息时才会发现“原来还有这么精细的标准”。要说标准确实严谨,就是要连续五天气温滑动平均低于十度,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入冬。西安今年算是晚了些,可能跟前期的暖湿气流和气候波动有关,不少人早早收拾好厚衣服,结果总觉得还穿不上,进了十一月中才发现早晚温差一下拉开了。到头来这标准还是很有实际意义的,毕竟不是只看一天的冷,还要看整体趋势,反映出气候季节真实的变化。 再看这波冷空气来的时候,不同地区的天气表现差别还挺大。陕北一带那是名副其实的“风暴中心”,白天风力四五级起步,阵风更是六级往上,扬沙和浮尘跟着来,路上开车都得多留点心眼。关中及陕南相对风力稍弱,但空气干燥得厉害,皮肤还容易又干又痒,体感温度更是低于实际温度,晚上冻得人直哆嗦。说实话,不管是哪种天气,都让大家的生活多了不小的挑战,空气里那种冷,就算阳光再亮也难以驱散。 到了晚上情况又不一样了,除了气温继续往下掉,还多了局部小雪的现象,尤其是一些高海拔地方,路上有积雪湿滑,出行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夜间风力增强,室外活动一下子变得不太友好,很多人发现每天早晚要多穿一层衣服,甚至家里热水器都得调高一点才敢洗澡。这种天气切换速度挺快,白天只是风大扬沙,到了晚上就变成冷飕飕加湿漉漉,谁要是不注意保暖,感冒发烧几乎是分分钟的事。 各地气象表现的确有明显差异,比如陕北风沙主打,关中、陕南侧重气温骤降和夜间风力,加上空气干燥,呼吸道病人都得多加注意。大部分市区早晚温差拉开,白天风里带点沙尘,晚上冷得让人缩脖子,尤其像渭南、宝鸡和安康这些地方,不仅要提防风,还得考虑夜里小雪路滑的麻烦。这样的天气组合还是挺少见的,大家都在感慨今年冬天来得晚,但冷空气的威力一点不含糊,几乎是“一波带走”,不给人一点缓冲机会。 这回冷空气连着带起大风、扬沙和小雪,气温也骤降,相关部门早就提醒大家出门记得多穿一层,防风防寒都得考虑周全。尤其是风大沙重的陕北,出门最好戴口罩眼镜,关中、陕南干燥又冷,皮肤保湿和加湿器都要安排上,再加上夜里可能的小雪,交通安全成了大家心头的事。每次遇到这种天气,朋友圈里各种提醒和调侃一起上线,不少人开玩笑说“今年的冬天是迟到但型”,其实背后仔细入冬晚并不代表会温和,气候变化就是变幻莫测。 大家现在都在适应新一轮冷空气带来的节奏,出门能不出就不出,家里取暖设备用得多,保暖用品销量估计又得上涨。其实每年冬天到来总能掀起一波养生防护热潮,这次大风、扬沙和小雪叠加,呼吸道、皮肤、出行安全一块都得顾上,很多人都开始关注气象预报,生怕哪天又变天。对比以往,晚到的冬天并没有让大家轻松一会,反而给“适应气候”这回事提了个醒,毕竟天气变幻无常,还是得提前做好准备才不容易被突如其来的寒流打个措手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