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泽连斯基现在估计心里堵得慌,不是仗没打好,而是人快打没了。 前阵子他在布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11-26 17:44:00

[心]泽连斯基现在估计心里堵得慌,不是仗没打好,而是人快打没了。 前阵子他在布鲁塞尔跟欧盟谈武器援助,攥着拳头拍桌子的劲儿挺足,可转头看到国内刚汇总的人口数,怕是得对着窗户发愣好半天。 战前乌克兰多有生气啊,菜市场的吆喝声能传到街尾,广场上追跑打闹的孩子能把鸽子惊得满天飞,4300万常住人口把每个城市的角落都填得热热闹闹。这才三年光景,数字就跌到3300万出头,一千万人的空当,比比利时整个国家的人口都多。 这一千万人的空当,可不是凭空消失的——联合国难民署2025年2月刚更新的统计数据,把这笔账算得明明白白。全球登记在册的乌克兰难民和寻求庇护者,已经突破680万。 波兰成了最大的接收国,一口气接了快200万,德国也收了120多万,捷克、罗马尼亚这些周边国家加起来,也扛了150万左右的担子。一开始跑出去的大多是女人带着孩子,拎着塞得鼓鼓囊囊的行李箱,在边境的临时帐篷里冻得鼻尖通红,怀里还紧紧揣着孩子的疫苗本。 后来越来越多青壮年也跟着离开,不是他们不想守家,是田里的麦子熟了没人割,工厂的机器锈了没人修,留在本地连块热面包都买不着,只能去欧洲的餐馆洗盘子、工地搬砖混口饭吃。 比这些背井离乡的人更让人心揪的,是那些永远躺在前线泥土里的战士。乌克兰军方从没公开过完整的阵亡数据,但西方智库ISW结合前线补给记录和医院收治清单推算,算上重伤后彻底失去战斗力的人,军事人员损失已经超过28万。 在顿巴斯打了两年的老兵沃洛佳,接受采访时从怀里摸出张卷边的合影,那是2022年刚入伍时拍的,二十多个小伙子勾着肩膀笑,他用粗糙的手指点着照片说:“现在活着的就三个,剩下的要么埋在战壕边,要么连尸体都没找着。” 去年年底乌克兰议会干脆改了法案,把征兵年龄上限从60岁拉到65岁,现在街头的征兵海报上,连戴着老花镜、手里攥着扳手的老师傅形象都印上去了,看得人心里发酸。 还有375万人没踏出乌克兰国门,却也成了无家可归的人——这是联合国难民署9月刚更新的国内流离失所者数据。哈尔科夫郊区的安娜,带着7岁的儿子在基辅的体育馆安置点住了快两年,她的手机相册里全是老家的照片:屋顶被炮弹炸了个大窟窿,院子里她亲手种的樱桃树拦腰断成两截,窗台上的盆栽还歪在那里,叶子早枯了。 人一少,各种麻烦就跟潮水似的涌上来。乌克兰农业部今年秋天发的报告里说,粮食播种面积比战前少了18%。不是农民不想种,是村里能扛锄头的壮劳力全走了,剩下的老人连播种机的开关都找不到。 更要命的是征兵,东部战线的连长私下跟记者吐槽,新补过来的兵里,有刚出校门的学生,还有开了半辈子饭馆的老板,不少人连枪的保险栓都不会开,顶多训一个礼拜就往战场上送,跟2022年那些训练大半年的兵根本没法比。 去年他推出个“祖国召唤”计划,专门拍了宣传片喊海外的乌克兰人回来参军,还承诺每月给近万元人民币的津贴,结果响应的人寥寥无几。欧洲的乌克兰移民社群做过次小调查,愿意回去的还不到10%,大多人都说:“等仗停了我肯定回,现在回去不是送命吗?孩子还等着我挣钱养呢。” 他还跟波兰谈过,想让在波兰农场打工的乌克兰人临时回国务农,结果波兰那边不乐意——他们自己的农场也缺人手,拖了半年才松口,还只允许这些人每周回去两天,来回的路费得自己掏。 说穿了,这一千万人的缺口,就是战争在乌克兰土地上划开的血口子。跑出去的难民不是不爱祖国,是想让孩子能吃上热乎饭,不用每天躲防空洞;留在前线的战士不是不怕死,是想守住家里的老房子,守住父母留下的念想;流离失所的人不是愿意漂泊,是老家早成了炮火连天的战场,回去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泽连斯基要武器、要援助没毛病,可再厉害的导弹也得有人按发射键,再多的援助也得有人去建房子、修公路。仗打到第四年,最该当回事的,从来都是那些能喘气、能吃饭、能为日子奔波的普通人。 你要是细琢磨,每个少掉的人口背后,都是个碎了的家。可能是没了爸爸的孩子,睡前总抱着爸爸的旧外套哭;可能是没了儿子的老人,过节时连碗团圆饭都做不全;可能是夫妻两地分居的,每天都要给对方发消息确认平安。 泽连斯基的“堵得慌”,说到底是战争把乌克兰的根给伤着了——人是国家的根,根要是断了,再高的楼都得塌。现在联合国还在给流离失所者送取暖器、发过冬的被子,可这些都只是临时救急。 真要解决问题,还得是停火谈判,让难民能回家收麦子,让战士能卸了枪陪家人吃顿热饭,让安娜这样的妈妈能带着孩子修好在老家的房子。毕竟再难的坎,只要人还在,总有熬过去的一天;可人要是没了,啥都白搭。 (参考信息:红星新闻——两年少了800万人,乌克兰人口锐减 联合国预测:76年后或仅剩1530万人)

0 阅读:0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