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毛主席找宋庆龄借了5万美元以解红军之危,宋庆龄直接卖房筹钱,把5万美元汇给了党中央,没过多久,周总理竟把宋庆龄给钱一事告知了宋子文。 这事儿乍听像“泄密”,实则藏着周总理的大智慧!谁不知道宋子文是宋庆龄的弟弟,还是国民党政府的财政部长,把资助红军的事告诉他,难道不怕捅娄子? 先说说红军当时难到啥地步!1936年红军刚结束长征,物资极度匮乏,战士们缺粮缺枪,连过冬的棉衣都凑不齐,根据地的百姓更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5万美元在当时堪称“救命钱”。 宋庆龄卖房筹款的决心,至今想来都让人动容!她本可以选择低调资助,可面对红军的困境,二话不说卖掉上海的公馆——那是她和孙中山先生曾经的居所,满是回忆,却为了革命事业毅然割舍。 周总理为啥敢告诉宋子文?绝非一时冲动!他算准了两点:一是宋子文虽在国民党任职,却不满蒋介石的独裁和内战政策;二是姐弟情深,宋子文绝不会眼睁睁看着姐姐因资助红军被蒋介石迫害。 果然,宋子文知道后没声张,反而暗中帮衬!他不仅没向蒋介石告发,还利用自己的身份,悄悄给红军在上海的地下组织提供了不少便利,比如掩护物资运输、传递情报,成了“隐形助力”。 这步棋走得太妙了!周总理既保护了宋庆龄——有宋子文在国民党内部斡旋,蒋介石就算有所察觉,也不敢轻易对宋庆龄下手;又悄悄分化了国民党阵营,争取到了潜在的支持力量。 宋庆龄后来知道这事,不仅没生气,还夸周总理“考虑周全”!她明白,革命不是孤军奋战,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打破蒋介石的封锁,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高明之处。 再想想当时的局势,蒋介石正调集重兵围剿红军,外部还有列强虎视眈眈,红军能绝境逢生,离不开宋庆龄这样的党外志士舍身相助,更离不开共产党人审时度势的智慧和胸怀。 这段历史也告诉我们:真正的革命情谊,无关党派,只看初心;真正的谋略,不是尔虞我诈,而是化敌为友、共赴大义。宋庆龄的无私、周总理的远见,至今都是值得我们铭记的精神财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