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对中国汽车征税近百分之百后,俄罗斯再对中国电商下手!近日,俄罗斯政府宣布,计划

洞察观史 2025-11-27 16:53:38

继对中国汽车征税近百分之百后,俄罗斯再对中国电商下手!近日,俄罗斯政府宣布,计划自2027年起对跨境小包裹加征增值税,逐步取消目前针对价值低于200欧元、重量低于31公斤小包裹的进口免税政策。 先把这两项政策的底细说清楚,汽车方面的动作更早也更狠,2025年1月1日起俄罗斯就大幅提高了进口汽车关税,到了11月更是出台新规,1-3年车龄、功率超160马力的燃油车报废税直接从最高3400卢布涨到304万卢布,涨幅近900倍,一台15万的国产车出口过去光报废税就25万,等于做一单亏一单。 电商这边的政策是分步骤来的,不是一下子断了路,2026年先把免税额度从200欧元降到100欧元,2027年再降到50欧元,同时开始加增值税,第一年5%,2028年10%,逐年涨到2030年的20%,不管之前能不能免税,到时候都得提前扣增值税。 可能有人会问,中俄贸易一直挺好,怎么突然接连加税?这就得说说中国商品在俄罗斯的势头有多猛,就说电商领域,俄乌冲突后西方品牌撤离,中国卖家趁机补位,Ozon平台上的中国卖家从2022年的1万多涨到现在的10万出头,Wildberries也有了300多家中国经销商,2025年双十一期间,Ozon和速卖通上中国卖家的GMV占比分别达到61%和78%,92%的跨境订单都是中国商品。 中国商品卖得好,很大程度靠免税政策的优势,不少卖家把大货拆成小包裹入境,同款商品售价比俄罗斯本土商家低一半甚至一倍,这就让本土卖家没法活了,有数据显示,俄罗斯本土电商平台的卖家利润被压得只剩个零头,早就怨声载道。 站在俄罗斯的角度想想,这么做也不是没道理,他们财政部说了,就是为了给本土卖家和外国卖家造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提高贸易透明度,减少“灰色”进口,毕竟本土电商市场这些年长得挺快,2020年到2023年销售额从2.6万亿卢布涨到7.9万亿,2024年预计能到10.7万亿,肯定不想被外来者挤垮。 但话说回来,中国卖家也不是靠低价抢市场这么简单,就拿2025年双十一来说,深圳卖家的-30℃抗寒夹克因为用了俄罗斯模特实拍,点击率比中国模特高3倍,义乌的收纳盒因为适配俄罗斯小户型,垄断了90%的市场,顺德的迷你电煮锅单日就卖10万件,这些都是摸准了当地需求的结果。 而且中国卖家为了做好生意,也在主动适应俄罗斯市场,不少人提前布局了海外仓,通过“沈阳—别雷拉斯特”班列备货,配送时效从原来的2-3周缩短到3-7天,比本土卖家还快,双十一期间Ozon义乌仓单日就发了12万单,这效率可不是靠免税堆出来的。 有朋友可能会担心,加税后中国商品是不是就没优势了?其实不然,2025年1-10月中俄贸易额虽然同比降了9.5%,但中国对俄出口的基本面还在,就像之前汽车卖家开始转做符合当地功率标准的车型,电商卖家也能调整策略,比如把商品定价控制在免税额度内,或者和本土商家合作代工,把“中国制造”变成“俄罗斯制造”。 再说了,俄罗斯市场离不开中国商品,84%的俄罗斯人都网购,80%的人每月至少买2-3次,服装、小家电这些刚需品类的网购率都超50%,而这些品类里中国商品的性价比和款式优势,不是加点税就能抵消的,就像义乌玩具老板娘孙丽娟说的,俄罗斯客户只要产品新、交货快,对价格没那么敏感。 其实这种贸易中的政策调整很常见,就像邻里之间做生意,一方卖得太火把另一方的生意挤了,总得坐下来商量着来,不能因为加税就觉得关系变了,俄罗斯需要中国的优质商品,中国卖家也需要俄罗斯的大市场,关键是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贸易合作从来不是一厢情愿的占便宜,而是互相适应、共同赚钱,俄罗斯的加税政策看似是限制,其实也在倒逼中国卖家升级,从靠政策红利赚钱变成靠产品和服务竞争力立足,这样的合作才能长久,毕竟能经受住政策考验的生意,才是真的硬气。 信息来源: 新浪财经——2025-11-25 电商资讯:俄罗斯计划于2027年取消小包免税 跨境商品售价或上涨8%-15%...

0 阅读:42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