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人士指「三大杀手」酿灾 香港新界大埔区宏福苑五级火警灾情严重,相关救援持续进行。香港地窄人稠,火警频仍,一年内火警多达万宗,但多属小型家居火警。火警分成五级,一般到三级火警已全城瞩目,今次火警到达最高级别的五级,以死亡人数计晢时排在上世纪初以来的第八。 香港今次火警,引动全球关注,一即火警发生在高密度的高层住宅楼宇,救火和救援行动难度极大;二是今次火警烧得火光冲天,火势迅速蔓延,原因何在。综合初步调查和专业界人士意见,今次火灾有「三大杀手」。 第一大杀手公认是大厦维修工程。用了不合规的物料,所以维修工程公司成了元凶,工程负责人要被涉嫌误杀拘捕。香港大厦维修工程需要搭棚,传统方法是用竹枝搭成棚架,现在环保又要求安装外墙保护网、防水帆布和塑料布,今次怀疑这些物料均不符防火标准,还发现大厦每层电梯大堂的窗外,都有发泡胶包封。由于棚架先起火,消防员救援过程中发现起火大厦外墙的保护网、保护膜,以及防水的帆布与塑料布,受火后的蔓延程度比合规格的物料远远为猛烈、蔓延得更快,情况「不寻常」。 宏福苑是香港房屋委员会的屋苑,当局指宏福苑是已出售的居屋,工程由屋苑业主立案法团负责聘请的注册承建商「宏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工程由房屋局独立审查组根据《建筑物条例》作出监管。而港府屋宇署称,一向就棚架搭建及所采用的保护幕、保护网、防水油布或塑胶帆布等物料,实施严格阻燃特性要求,以防止火警发生时火势蔓延。署方上月已向所有注册建筑专业人士及注册承建商发出通告函件,再三提醒他们检视及确保负责的建筑工程的保护网等符合认可标准的阻燃性能。这些当然被指是马后炮。 第二大杀手是烟囱效应。即建筑物空气沿着有垂直坡度的空间向上升或下降,造成空气加强对流的现象。最常见的现象是火炉热空气随着烟囱上升,但在火警出现时,就成为大火蔓延拔升的重要推手。 在建筑界人士看来,建于八十年代初的香港宏福苑,属十字型楼宇设计,在厕所与厨房处外设槽式通风天井,以利通风采光,但有火警时就与电梯槽一样成了巨大的烟囱,令火势迅速向上拔升,极速向上燃烧,带来高温高热,加大人员伤亡。今次火井现场所见,火头从楼顶拔出,有如火山爆发。 第三大杀手是天气。香港冬季气候受东北季候风带来干燥大陆气流影响,溼度降低,风势加大,香港人说的风高物燥,是易酿成火灾之际。 香港天文台说,香港近日正受东北季候风影响,沿岸天气干燥,风势颇大。香港部分地区的相对溼度下降至百分之四十以下,已算天气非常干燥,加上最高气温约二十三度。吹和缓至清劲偏北风,离岸间中吹强风,高地达烈风程度,火随风走,楼高风大,四无遮挡,这才火势一发不可收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