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囊肿:看似是水瘀,根源是肾虚,一个方子补肾化瘀,把顽固性囊肿一网打尽 大家好

陈玉龙谈养护 2025-11-27 17:46:22

肾囊肿:看似是水瘀,根源是肾虚,一个方子补肾化瘀,把顽固性囊肿一网打尽 大家好,我是中医陈玉龙教授。 肾囊肿,在超声影像里呈现为肾脏内的一个个小囊泡,看似是水液与瘀血积聚在肾中,其实根本原因是肾虚,肾脏无法正常发挥其 “清浊代谢” 的功能。 人体摄入的水液和精微物质,要依靠肾的气化作用进行代谢和输布;肾所藏的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推动着身体各项机能的运行。肾就如同 “净化器”,精气则是 “动力源”—— 肾虚了,净化器效能降低,水液代谢失常,多余的水液就会停滞形成水湿;精气不足,动力源匮乏,血液运行不畅,瘀血便会内生,水湿与瘀血相互纠结,就容易在肾脏内形成囊肿。 肾强精足,水液能正常代谢、血液能顺畅流通,肾脏就能保持健康;肾弱精亏,水液潴留、血液瘀滞,这些 “废物” 堆积在肾脏,久而久之就发展成肾囊肿,还可能引发腰部酸痛、血尿等问题。很多人只关注囊肿 “消水散瘀”,却忽视了补肾虚这个 “根本”,自然难以取得理想的调理效果,病情容易反复。 这就好比池塘里的污水,只清理水面的脏东西,却不修复排水系统、增强水源净化能力,污水很快又会积累。肾囊肿的 “污水” 是水瘀,“排水系统” 是肾的气化功能,“水源净化能力” 是肾精的滋养 —— 只清除水瘀而不补肾虚,囊肿很可能再次出现。 之前接诊过一位 45 岁的男性患者,体检发现右肾囊肿已经 3.5cm,时常感觉腰部隐隐作痛,劳累后加重。他自行购买了不少利水化瘀的药物服用,吃了大半年复查,囊肿不仅没缩小,还出现了腰膝酸软、精神不振的症状。 我观察他的舌象: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沉细,再询问症状 —— 平时容易疲劳,夜尿频多,性功能也有所下降,这些都是典型的肾虚表现!他之前只着眼于 “水瘀” 这个表象,使用利水化瘀的药物,却进一步损耗了本就不足的肾气,肾虚的根源没有解决,囊肿自然无法消除。 正确的思路必须是 “补肾固精 + 利水散瘀” 双管齐下!给他开的方子是以金匮肾气丸为基础加减,核心就是先把肾虚补起来,再清除肾脏里的水瘀,方子如下: 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桂枝、附子、丹参、水蛭、车前子。 方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补肾之基础;桂枝、附子温补肾阳,激发肾的气化功能,就像给 “动力源” 充电,推动水液代谢和血液运行;茯苓、泽泻利水渗湿,使水湿之邪从小便排出;牡丹皮活血化瘀,与丹参、水蛭共同消散肾内瘀血;车前子清热利水,协助增强利水散瘀之力。 他服用 1 个月后,首先感觉精神状态有所改善,腰膝酸软的症状减轻;调理 2 个月后,腰部隐痛明显缓解,夜尿次数减少;坚持 5 个月后复查超声,惊喜地发现肾囊肿缩小到 2.0cm。 很多人在调理肾囊肿时陷入一个误区:只盯着 “消囊肿” 这个结果,却忽略了 “为什么会长囊肿” 的根源。中医强调 “治病必求于本”,肾囊肿的 “本” 是肾虚精亏,“标” 是水瘀内阻 —— 只消不补,是治标不治本;先补后消、标本兼顾,才能让囊肿从根本上失去生长的土壤。 最后要提醒的是,肾囊肿直径超过 5cm 或出现压迫症状时,需考虑进一步的治疗措施;上述方子需结合个人证型调整,比如阴虚火旺的人可加知母、黄柏,阳虚明显的人可加大附子用量,切勿盲目自行服用,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证调理。

0 阅读:52
陈玉龙谈养护

陈玉龙谈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