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四川小伙到云南插队,与彝族姑娘热恋。 两年后小伙突然入伍,走前只留

雨筠谈生活 2025-11-28 11:47:55

1971年,四川小伙到云南插队,与彝族姑娘热恋。 两年后小伙突然入伍,走前只留了张字条,再收到姑娘消息时,竟是封绝交信。 信里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每个字都像冰锥,扎得他心里发疼。 小伙叫张明亮,刚到彝族山寨时连方言都听不懂,下地干活常出错。 寨里有个叫革月的姑娘,总在他被队长批评时悄悄递过草药,教他认地里的野菜,还带着他参加火把节。 那晚革月穿着绣花围裙,火光映着她的脸,张明亮偷偷把母亲寄来的钢笔塞给她,算是定情的信物。 那时候他们都以为,日子会像寨后的梯田,一茬一茬往下过,总能等到收获的那天。 1973年春天,部队来征兵的消息突然传到山寨。 张明亮符合条件,接通知时离出发只剩半天。 他本来想当面跟革月告别,说清楚自己肯定会回来,可跑到革月家时,她跟着采药队进山了。 无奈之下,他只能在她家土墙上刻了行字“等我回来”,又塞了张写着地址的字条在门缝里,转身就上了征兵的卡车。 部队纪律严,头两年几乎没机会写信。 等张明亮终于有空寄出第一封信时,收到的却是那封绝交信。 他想不通,明明走前留了话,怎么会变成这样。 后来他试着再写信,地址都对,却再也没收到过回信。 时间长了,他只能安慰自己,或许革月真的遇到了更好的人,毕竟山里山外隔着那么多路。 张明亮不知道的是,他走后没多久,革月就发现自己怀孕了。 在那个年代的彝族村寨,未婚先孕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革月拿着那张字条找过村干部,想打听张明亮的消息,可没人知道部队的具体地址。 村里开始有闲话,说她被知青骗了,连家里人都劝她把孩子打掉。 搞不清那时候她是怎么撑过来的,只知道她没听劝,硬是在牛棚里生下了儿子,白天背着孩子下地,晚上点着松油灯缝补到半夜。 这一等就是四十多年。 张明亮退伍后回了四川,结婚生子,日子过得不算差,只是心里总空着块地方。 2019年退休后,他突然想去当年插队的地方看看,算是了个心愿。 山寨早就变了样,土路修成了石板路,茅草屋改成了民宿。 他随便找了家看着眼熟的住下,跟老板聊天时说起当年的事,提到一个叫革月的姑娘。 老板愣了一下,说那是我妈,她现在就在后院晒腊肉。 张明亮跟着老板往后院走,远远看见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蹲在竹筐前,动作还是当年教他晒草药的样子。 革月转过身,四目相对时谁都没说话。 过了好一会儿,革月才开口,声音有点哑:“你来了。” 老板在旁边突然反应过来,喊了声“爸?”张明亮这才知道,当年那封绝交信,是革月怕拖累他才写的,她怕他在部队知道她未婚生子,影响前途。 知道真相的那一刻,张明亮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上不来气。 他看着革月眼角的皱纹,看着跟自己年轻时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儿子,突然明白这些年她过得有多难。 革月倒显得平静,说过去的事就过去了,现在儿子把民宿经营得挺好,她也能安心了。 她指着墙上挂的老照片,有张是她抱着婴儿在火塘边,旁边摆着那支钢笔,笔帽都磨掉了漆。 如此看来,有些事真的不能只看表面。 当年张明亮以为的背叛,其实是革月用一辈子扛下的守护。 现在民宿里经常有游客问起墙上的老照片,革月都会笑着说,那是年轻时的故事,苦是苦了点,但看着孩子长大,啥都值了。 张明亮现在有空就往云南跑,帮着打理民宿,陪革月坐在火塘边喝茶,就像当年他们没分开过一样。 毫无疑问,那个年代的爱情总被时代推着走,有太多身不由己。 但革月用四十年的坚守告诉我们,有些承诺就算没说出口,也能在岁月里长成大树。 现在通讯方便了,可多少人还是因为一句话没说清就走散了。 或许我们该学学革月,少点计较,多点担当,别等时间把遗憾酿成酒,才想起当初该说的那句“我等你”。

0 阅读:54
雨筠谈生活

雨筠谈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