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人较真了!”近日,男子买了10寸的榴莲披萨,收到后用尺子量了一下发现不足10寸!可商家却理直气壮地解释:“10寸是指用10寸烤盘制作出来的披萨!”网友:用 100寸盘子烤的难道可以标 100 寸了? 深夜十一点,打工人小王(化名)拖着灌了铅的腿回到出租屋,肚子饿得直打鼓,前胸贴后背的空落落,让他连换鞋的力气都少了大半。 翻了五分钟外卖软件,手指在一堆快餐里反复犹豫,最终还是敲定了心头好——10寸榴莲披萨。于他而言,榴莲的绵密与披萨的焦香碰撞,是加班夜最治愈的慰藉。 订单页面显示“预计送达45分钟”,小王把手机架在桌上,刷着短视频打发时间,可心思全被那即将到来的披萨勾着,连视频里的热闹都没心思细品。 终于,敲门声响起的瞬间,小王几乎是蹦着冲过去开门,接过外卖盒的那一刻,连呼吸都带着期待,仿佛接住了深夜的救赎。 撕开包装,浓郁的榴莲香瞬间铺满小屋,金黄的饼边、均匀铺开的果肉,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可就在他伸手要拿第一块时,目光无意间扫过玄关柜上的卷尺——前几天装书架剩下的,一直没来得及收。 网上常刷到有人吐槽外卖“缺斤短两”,尤其是披萨,标称尺寸和实际到手差一截。小王心里突然冒起一个念头:我这10寸披萨,不会也缩水了吧? 刚这么想,他自己先笑了,觉得自己像个没事找事的杠精。可卷尺就摆在那儿,那股“较真”的冲动越冒越强烈:反正量一下也不费事,看看又何妨? 他小心翼翼地把披萨放平,将卷尺一端对准饼边,缓缓拉到对面。当刻度停在24.7厘米时,小王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了。 反复量了三遍,最高一次也才24.9厘米。要知道,标准10寸披萨直径是25.4厘米,看似只差0.5厘米,可落在心里,却越想越不是滋味。 小王压着不快,拍了照片和测量视频,打开售后界面礼貌留言:“您好,这款10寸披萨实际测量不足标准尺寸,麻烦处理一下。” 他原本以为商家要么道歉,要么给点优惠券补偿,可没想到,商家的回复直接让他气笑了:“亲,10寸是指10寸烤盘制作,不是披萨成品尺寸哦~” 小王盯着这句话看了十秒,差点怀疑自己数学白学了。他耐着性子追问:“明知面团会收缩,为何不按实际尺寸标注?” 商家却理直气壮:“烤面团收缩是正常现象,整个行业都这么做,这是行业惯例。” “行业惯例?”小王被噎得说不出话,反倒笑出了声。合着行业惯例,就是用来糊弄消费者的? 他越想越荒谬,干脆把售后对话截图、测量视频发到社交平台,只配一句:“第一次知道,10寸披萨按烤盘算尺寸。” 没曾想,帖子发出去不到一小时就爆了,点赞评论一路狂飙,瞬间冲上本地热搜。 评论区直接炸了锅,网友吐槽调侃铺天盖地。有人怒怼:“按这逻辑,我用100寸锅煮面,就能叫100寸面条?纯属偷换概念!” 有人冷幽默戳破本质:“和商家讲道理,就像和不讲理的人掰扯对错,他们只认自己的‘惯例’,不认消费者权益。” 还有网友晒出不同品牌披萨实测图科普,甚至发起“全网测披萨尺寸”挑战,各种缩水披萨截图刷屏评论区。 最逗的高赞评论写道:“建议商家标注清楚:10寸烤盘、8寸成品、6寸口感,主打层层缩水,诚信全无。” 更离谱的还在后面。第二天一早,商家主动联系小王,急切要求删帖,理由是“帖子影响生意”,还想用20元优惠券补偿。 小王平静反问:“与其让我删帖,不如把披萨做够尺寸、诚信经营,只要你们规范标注,我自然删帖。” 电话那头沉默许久,只传来一句固执的话:“我们改不了,这是行业惯例。” 小王没了脾气,把通话录音和聊天记录更新到平台,网友们看完彻底笑疯:“商家承认骗人还不想改,只想让消费者闭嘴,离谱到家了!” 随着热度发酵,有餐饮业内人士发声,坦言部分商家按烤盘标注尺寸是为了降本引流,这种做法并不规范,正规品牌都会按成品尺寸标注。 这番话让网友更气愤:“商家不是不懂,是故意为之,拿‘惯例’当挡箭牌,欺负消费者懒得较真。” 如今,越来越多人加入“测外卖尺寸”行列,不少商家被倒逼承诺规范标注,做到明码实价。 小王那顿宵夜终究没吃痛快,却意外揭开了餐饮行业的潜规则。说到底,消费者较真的不是0.5厘米的差距,而是商家的诚信。披萨尺寸可以缩水,但做生意的良心,绝不能缩水。那些敷衍消费者的小聪明,终究会被市场抛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