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成说过去的文章

泾阳谷口晚烟。谷口位于泾阳县王桥镇的泾河出山处,《泾阳县志》记载:“谷口西连九嵕而成峡者曰:瓠中,曰:洪门,亦曰谷口,所谓池阳谷口是也。”
  每当夕阳临山之际,透过渺渺水雾,阳光反射成五光十色的缕缕霞雾,如轻纱飘拂,像饮烟荡逸,游移在谷川村间,活脱脱一幅朦胧的写意画。在这幅画面中,水上木舟在夕阳里归来,暮归的牧童在牛背上弄着三两声青笛,更增添了田园诗意。
  相传郑子真曾在此隐居,汉杨雄在《法言·五问神》中说:“谷口郑子真,不屈志而耕乎岩石之下,世称:谷口郑子真。”
  赵虞佑曾有《谷口晚烟》一诗:云来谷口铺如绮,烟袅青林绚若霞。隔垅一声牛背笛,行人错认子真家。这些美景、美诗,只不过是《泾阳县志》里的记载而已。当我那天傍晚在船头村采访完来到谷口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致。

郑国渠首遗址,位于陕西省泾阳县王桥镇上然村北仲山西麓,泾河东岸。秦王嬴政元年(前246),秦始皇采纳韩国水工郑国关于引泾灌田的建议,历时10年修成。郑国渠是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渠首位于北仲山西麓的瓠口,流经今泾阳、三原、高陵、临潼、富平、渭南、蒲城入洛河,全长约150千米,可灌溉0.18万余平方千米。其引水口至干渠段,修有宽15~20米,高3~5米,长达6千米的引水渠堤。现存郑国渠口、郑国渠古道和郑国渠拦河坝,附近有秦以后历代重修、增修的渠首、干道遗址,并有大量的碑石遗存。

明思宗崇祯帝殉国处。1644年3月19日拂晓,崇祯皇帝站在景山之上,迎着乍暖还寒的晨风,望着城外农民义军的连天烽火,仰天长叹,悲愤难平。穷途末路的大明王朝已在劫难逃。自己空有治国安邦的雄心,却无回天之力,不由得悲从中来。良久,天色将明,喊杀声四起。时年33岁的崇祯皇帝解带自缢,以死殉国。上世纪特殊时期,这棵歪脖子树被破坏,如今看到的歪脖子树是后来移植过来的。

明秦简王墓。明秦简王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简王井村北,封土位于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内。秦简王名朱诚泳,号宾竹道人,为秦惠王朱公锡庶长子,明代第七任秦王。明弘治元年(1488年)九月,秦惠王朱公锡庶长子镇安王朱诚泳袭封秦王,是为秦简王。简王朱诚泳性格恭敬谨慎,孝顺亲长,待友和善,生活简朴,非常自律,他曾多次在衣帽上题字自省。在灾荒之年能免除佃户租税,安抚百姓,推动民生发展。简王朱诚泳非常重视陕西文化教育事业发展。长安原有鲁斋书院,日渐荒废,故址大半沦为民居,弘治元年(1488年)朱诚泳另择址建立正学书院。他又在书院旁建立小学,选择军校子弟入校学习,并“亲临课试”,从此开始王府护卫子弟得以入学。正学书院遗址位于今南院门,今仍存“正学街”之名。

明秦隐王墓。朱尚炳,1380--1412。安徽凤阳人。明太祖孙。秦愍王朱樉嫡长子,母妃邓氏。生于洪武十三年十月二十八日,二十八年【1395】袭封秦王。永乐初,沔县人高福兴等叛乱,朱尚炳亲自出巡,抓捕了叛匪。永乐九年【1411】,明成祖派使者至西安,朱尚炳称疾不出迎,见使者又傲慢。成祖遂将王府官吏逮捕治罪,赐朱尚炳书曰:

唐顺陵(规模最大的外戚陵园)顺陵是一座“超标”的陵墓。经过多年续建,顺陵完全拥有了皇陵的规模和气势,整个陵园面积扩大到1643亩多,是杨氏入葬时的13倍,是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的献陵的近两倍。武则天将母亲杨氏的陵名定为“顺陵”,这一个“顺”字的本义是随顺,顺利。杨氏一生笃信佛教,武则天也继承了母亲的信仰。“顺”字可能体现了随顺众生之意。也是想顺顺利利,不再重复母亲坎坷的一生。最引入注目的,是其地面遗存的丰富精美的石刻群。顺陵现存石刻34件,形体高大,姿态生动,异常雄健,可谓唐陵石刻之冠。
顺陵南门有一对石走狮,被誉为东方第一走狮。走狮一雌一雄做行走状,东边雄狮体态高大,西边雌狮相较于雄狮略小,但造型凶猛。据考证,这是武则天在公元690年称帝时,为母亲杨氏增设的一系列石刻中最特殊的一座,以雌狮隐喻女主,集中反映了武则天强烈的女权思想。陕西历史博物馆入口处的石狮,即为顺陵走狮雕塑的复制品。
除了石走狮,还有石天禄、石羊、石虎和石人等。

三原李靖故居。李靖故居位于三原县城北4公里处的鲁桥镇东里堡,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是唐代卫国公李靖的故居。这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花园,当时称李氏园,也称唐园,俗称东里花园。唐代著名诗人张籍游此园后,曾走笔写下《三原李氏园宴集》赞美:“莫春天早孰,邑居苦嚣烦。言从君子乐,乐彼李氏园;……”后因战火,唐园成为一片废墟。李靖故居里面的主要景观有:唐代建筑读书堂、鱼池、望月楼;宋代建筑挂云楼、妙香亭;清代建筑望稼楼还有奇观紫腾抱杨、早期中共党员史可轩烈士陵墓、陨石以及关中八景的缩影

唐敬宗李湛庄陵。在我看来,庄陵是比端陵好一点的,神道更长,石刻体型也更大些,细节也更多一点。为什么创造了会昌中兴的一代明主陵寝规格竟然比不上自己昏庸无道的大哥呢?这是因为唐陵往往是继任者给前任君主修建陵寝。文宗作为敬宗弟弟,离哥哥更亲近一些,而宣宗作为武宗的叔叔,在政见上大为不同。所以端陵石刻矮小粗疏,而庄陵与前代光陵石刻规模差不太多。

作为唐朝开国创业的帝王,史学界对李渊的评价不一。有观点认为他优柔失断,赏罚不明,冤杀功臣,从起兵建唐到平定天下全靠李世民之力。也有观点认为他存在深谋多算、富有远见的一面。其在初唐颁行的一些措施,确立了有唐一代的基本制度、政策,为后来的“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
确实,李渊不可否认的作为一代雄主,开创了289年的大唐帝国,只不过由于儿子的光芒太过耀眼,俨然盖过了自己的光辉。李渊在处理继承人问题上铸成大错,导致玄武门之变,后黯然神伤,退居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