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九三阅兵所有轻武器都来自这里一一“建设工业” 比如:191突击式步枪[赞] 以前我住在建设厂旁边,到这次参加活动才对它有了全新的认识。 坐落在重庆的“建设工业”前身为 1889 年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汉阳兵工厂,系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国防工业的先驱,国家重点保军企业。 130 余年来,从湖北汉阳到湖南辰溪,到重庆谢家湾,再到重庆巴南,公司发展历经三次搬迁,创造了军品发展、民品兴业、改革创新多次辉煌,为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奠定中国近代兵器工业基石的“汉阳造”步枪,到在新中国国防建设中立下汗马功劳的 56 式家族;从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声名赫赫的 81 式枪族,到引领我国单兵武器跨代发展的 95 式枪族;再到在抗战胜利 80 周年阅兵中持续守护大国威仪的最新列装、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 20 式枪族……一件件经典装备实物、一份份珍贵历史文献,系统勾勒出中国轻武器从早期仿制、引进消化再到完全独立自主、创新研发的艰辛而伟大的演进路径。 1937 年 7 月,抗日战争爆发。1938 年 8 月,武汉面临失守困境。在严峻形势下,汉阳兵工厂从武汉搬到湖南辰溪,并更名为兵工署第一兵工厂。1939 年底,被多次轰炸的第一兵工厂又紧急搬往重庆,并接收第十一兵工厂(巩县兵工厂)重庆分厂,成为抗战后方最主要的国防工厂之一。 随着重庆战时地位的提升,日军为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对重庆实施了长时间的无差别轰炸。面对日益严酷的战争形势,兵工署第一工厂的员工未曾退却。为确保防空安全,工人们在坚持生产的同时,毅然投入到开凿岩洞的艰巨工作中。至 1943 年,他们齐心协力,共挖出 107 个岩洞。 此后,第一兵工厂的所有车间皆迁入这些岩洞之中。历经敌人的炮火,历经两次搬迁,在机器大量损毁的情况下,不仅没有被打断生产,在重庆的产量还逐年提升,到 1944 年已经超过战前的年产量。 “我们在洞里干得起劲儿,外面的仗打得阵仗。”工人蔡万全讲起大轰炸的那段历史,依然记忆犹新。1941 年 5 月的一天,已有好些日子没有回家的蔡万全正在防空洞里工作,突然听见有人喊:“老蔡!你媳妇要生了!”几个邻居抬着他怀孕八个月的妻子冯素清冲进洞来。原来,日机轰炸时,一枚炸弹在蔡家附近爆炸,冯素清受惊有早产迹象。就在这时,又一枚炸弹在洞外炸响,震得尘土簌簌落下。冯素清一声痛呼,婴儿竟被震了出来。蔡万全泪水模糊了视线:“小名就叫‘洞生’吧,让这小子记住,他是咋活下来的!”工人们一边造枪,一边迎接新生命——这是战火中的希望,也是不屈的象征。 抗战胜利时,第一兵工厂累计生产步枪 13.8 万支、山(野)炮弹 14.04万发、捷克式轻机枪 9833 支、82 迫击炮 7611 门、迫击炮弹 48 万发、手榴弹 110 万枚、枪榴弹 48 万发。这些兵器约占全国抗日兵器总量的三成。 新中国成立后,工厂积极投身国防和经济建设,在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抗美援朝、三线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7 年,工厂更名为“国营建设机床制造厂”,“建设”商号、“重庆市一号信箱”沿用至今。 战争年代,汉阳兵工厂为冲锋在前的革命志士提供了精良的武器装备。建国以后,建设工业在装备制造的同时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为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生产道钉。改革开放后,建设在技术引进方面走在行业前列,“建设摩托”声名远扬,成为军转民成功典范。2009 年军民分立后,摩托车独立,建设工业走上军品专业化生产道路。 近年来,建设工业平稳顺利推进五次整合重组,融合发展增添新动能,资源互补优势更突显。依托 100 多年积累研发制造技术,建设工业大力发展安防装备、民用枪、文创产品、光电瞄具、汽车零部件和军民融合新产业,构建了以轻武器为核心,汽车零部件和军民融合新产业战略发展格局。 从筚路蓝缕到基业长青,从“汉阳造”到“建设造”,从传统军工到世界领先的轻武器研发制造上市公司,一代代建设人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敢为人先,永不言败,勇于创新,不懈拼搏的品质,切实履行着“保军报国、强企富民”的重任,建立了“建设者”理念文化体系,“美好未来,源于建设”成为大家的思想和行动共识。 彩蛋:还有更先进的东东以后再说。
本次九三阅兵所有轻武器都来自这里一一“建设工业” 比如:191突击式步枪[赞]
尔槐聊武器
2025-09-11 11:17: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