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单位隔壁有位退休后来烧饭的阿姨,每天大概9:30到单位,烧七八个人的饭,11:30开饭,大家吃好后她收拾完,大概一点多两点不到就可以回家,工资是3800元,有时老板晚上请客,会另请厨师过来掌勺,她来帮厨。 阿姨姓刘,头发总梳得整整齐齐,用黑色发网罩着,身上的围裙永远是干净的浅蓝色,边角绣着朵小小的玉兰花——后来才知道,那是她女儿小时候给她绣的。第一次尝她的菜,是盘青椒炒肉丝,肉丝切得匀匀的,裹着薄薄的淀粉,嚼着嫩得很,青椒脆生生的,一点不柴,连平时不爱吃青椒的实习生小林,都偷偷加了两次菜。 刘阿姨话不多,手脚却麻利得很。每天到单位,先把厨房的台面擦得锃亮,再从布袋子里掏出新鲜的菜——都是她早上在菜市场挑的,还带着露水。择菜、洗菜、切菜,动作一气呵成,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像轻快的小调。我们偶尔路过厨房,她会抬头笑一笑,问:“今天想吃点啥?昨天的冬瓜汤合胃口不?”要是有人说“阿姨,想喝番茄蛋汤了”,第二天准能喝到,还会多加个荷包蛋。 变故是在去年秋天来的。有天早上,都快十点了,厨房还没动静,我们正纳闷,老板接到个电话,说刘阿姨的老伴儿突发心梗,送医院抢救了。那天中午,我们吃的是外卖,味同嚼蜡,没人说话——平时热热闹闹的饭点,少了刘阿姨的身影,总觉得空落落的。下午,我们凑了点钱,让老板带去医院,老板回来却说,刘阿姨红着眼眶把钱推回来了,说“大家挣钱都不容易,我先顾着老伴儿,等忙完这阵,我就回来给你们做饭”。 这一等,就是一个多月。期间我们去过几次医院,每次都看到刘阿姨守在病床边,熬得眼睛通红,却还强打精神跟我们说“快好了,你们别惦记”。直到有天中午,我们正吃着外卖,突然闻到了熟悉的番茄香味——抬头一看,刘阿姨居然站在厨房门口,手里还提着个保温桶,“我老伴儿情况稳点了,让闺女照看着,我回来给你们做顿饭,总吃外卖哪行”。那天的番茄蛋汤,我们喝得格外香,有人偷偷抹了眼泪,刘阿姨却笑着说“哭啥,吃饭吃饭”。 从那以后,刘阿姨每天还是按时来做饭,只是下午会提前走半小时,去医院换闺女的班。我们看她辛苦,有时会主动帮她收拾碗筷,小林还总在早上顺路帮她带点菜,说“阿姨,我家楼下的菜新鲜,您别跑菜市场了”。刘阿姨嘴上说着“不用不用”,第二天却会在小林的饭盒里多放个鸡腿。 更让我们暖心的是去年年底的年会。老板说要请大家吃饭,特意找了大厨,还跟刘阿姨说“您今天别忙了,也坐下吃”。可刘阿姨还是早早来了,帮着大厨摘菜、切菜,忙前忙后。开饭的时候,老板特意把刘阿姨拉到主桌,举起酒杯说:“这一年,多亏了刘阿姨,不仅给我们做热乎饭,还让我们知道啥是家人的感觉。这杯,我敬刘阿姨!”满桌的人都站起来,刘阿姨红了脸,搓着手说“我就是做了点该做的,你们不嫌弃就好”。 现在,刘阿姨的老伴儿已经康复了,每天还会送她来单位,站在门口看着她进厨房,才放心走。我们常跟刘阿姨说:“您这工作多好,钱不少,还能顾家,比退休在家闲坐着强。”刘阿姨却笑着说:“我哪是为了钱,跟你们在一起,每天听你们说说话,做顿饭,心里踏实。你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看着你们吃得香,我就高兴。” 是啊,一顿顿热乎饭,不仅填饱了我们的胃,更暖了我们的心。刘阿姨用她的朴实和善良,把小小的厨房变成了我们的“第二个家”,让我们知道,原来陌生人之间,也能有这样温暖的牵挂。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阿姨 退休阿姨
我家楼上有个大伯,今年76岁,原先有儿有女有老伴儿,结果今年年初,老伴儿想让他把
【37评论】【16点赞】
无名
没有错别字,写的也有情感,可是怎么评分呢?不是人写的文章(AI)让人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