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历史上干的最愚蠢的事儿,就是沙皇尼古拉一世于1867年3月30日以720万美元的价格把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足足有171万平方公里的地盘,相当于非洲第四大国利比亚的面积。 1853年,不可一世的沙皇俄国跟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半岛干了一仗,结果被打得鼻青脸肿,不仅输了战争,国库也亏空得跑老鼠。当时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焦头烂额,国内改革要钱,军队重建要钱,可钱从哪来呢?这时候,他弟弟康斯坦丁大公出了个主意:要不,把阿拉斯加卖了吧? 在他们看来,阿拉斯加就是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那地方天寒地冻,除了毛皮贩子和东正教传教士,就没几个俄国人愿意待。一年到头,靠卖海獭皮那点收入,还不够驻军的开销。更要命的是,这块地离俄国本土太远,中间隔着个白令海峡,根本守不住。西边就是英国的殖民地加拿大,海上还有英国当时天下无敌的皇家海军。沙皇君臣们一合计,这地方要是英国人真想要,俄国根本没能力保住,与其等着被白白抢走,不如趁现在卖给美国,换点真金白银,还能拉个盟友恶心一下老对手英国。 于是,俄国驻美公使斯捷克尔就和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威廉苏厄德凑到一块儿,俩人点着煤油灯,嘀嘀咕咕谈了一整个通宵,就在3月30日凌晨四点,把这事给敲定了。价格:720万美元。 消息传回美国,老百姓直接炸了锅。大多数人觉得国务卿苏厄德疯了,花这么多钱买一个“巨大的冰盒子”?媒体更是火力全开,把这笔交易讽刺为“苏厄德的蠢行”,还有人给阿拉斯加起了个外号叫“约翰逊总统的北极熊花园”。国会山里的议员们也吵成一团,有个参议员甚至开玩笑说,除非逼着苏厄德自己搬到阿拉斯加去住,否则他绝不同意。 但苏厄德顶住了所有压力。他是个坚定的扩张主义者,坚信这笔买卖的战略价值。他拿着地图在参议院发表了长达三个小时的演说,最终,这份购买协议以37票赞成、2票反对的微弱优势通过了。 1867年10月18日,在阿拉斯加当时的行政中心新阿尔汉格尔斯克,美俄两国士兵列队举行交接仪式。历史在这里留下了一个极具戏剧性的细节:当俄国士兵准备降下沙皇俄国的双头鹰国旗时,那面旗子不知怎么就卡在了旗杆上,怎么拽都下不来。最后,一个水手不得不爬上湿滑的旗杆,才把旗子解下来。这面“拒绝”降下的国旗,仿佛在预示着俄国人日后无尽的悔恨。 美国人接手阿拉斯加后没多久,就有人在这片“不毛之地”发现了金矿。1896年,克朗代克地区爆发淘金热,成千上万的淘金客蜂拥而至,梦想着一夜暴富。短短几年,从阿拉斯加挖出来的黄金价值就远远超过了那720万美元的购买款。美国政府光是收税,就把本钱赚回来了。 这还只是个开始。1968年,在阿拉斯加北部的普拉德霍湾,又发现了巨大的油田,石油储量惊人。很快,纵贯阿拉斯加的输油管道建成,滚滚的原油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美国本土。如今,阿拉斯加的石油产量占到美国总产量的20%,黄金产量全美第二。这哪是什么“大冰箱”,这分明是个“聚宝盆”! 然而,比黄金和石油更重要的,是阿拉斯加无与伦比的战略价值。 二战时期,这里成了美国对抗日本的重要前沿基地。到了冷战,阿拉斯加更是直接顶在了苏联的脑门上。美军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雷达站和军事基地,构成了北美防空体系的第一道防线。苏联的轰炸机和导弹一起飞,美军在阿拉斯加的预警系统就能第一时间发现。 当年沙皇卖掉它,是为了制衡英国,没想到,这块地最终成了美国对付苏联自己的一把尖刀。 如今,俄美关系紧张,普京和特朗普不得不在安克雷奇这个地方见面谈判,这本身就是对历史最大的讽刺。俄罗斯人对这笔交易的悔恨,也早已从民间情绪上升到了国家叙事。有人指责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短视,有人说是大臣们拿了美国人的贿赂,才极力促成此事。但不管怎么说,木已成舟。 回过头看,沙皇的决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或许有他的“苦衷”和“理性”。一个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元气大伤的帝国,面对着遥远而难以管理的海外领土,选择“断臂求生”,似乎也合乎逻辑。 但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于,它从不按当时的逻辑出牌。一个在19世纪看起来无比正确的“理性”决策,放在20世纪和21世纪的坐标系里,却成了一个愚蠢到无可复加的战略误判。 这场交易,卖掉的不仅是一块土地,更是俄罗斯在北美大陆的未来,以及一个超级大国本应有的地缘战略纵深。 当年的720万美元,对捉襟见肘的沙皇来说是救命钱;但对美国而言,这笔钱却买下了一个世纪的国运。这场交易,最终让美国笑到了最后,也给所有后来的大国博弈者,上了一堂最深刻、也最昂贵的历史课。
俄罗斯历史上干的最愚蠢的事儿,就是沙皇尼古拉一世于1867年3月30日以720万
趣史小研究
2025-09-28 15:40:55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