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报道,河南一男子面试结束,对方让他回去等通知!他失望的准备离开时,突然被老板叫住,男子还以为“峰回路转”,面试成功了!没想到,老板却拿出一盒月饼和坚果礼盒,对男子说:不管成不成,过节总要吃个月饼![紫薇别走] 李先生后来在社交平台上说,那一刻他积压了一个多月的焦虑突然松动了。 在这样的竞争强度下,求职者常常要经历等待两小时面试五分钟的落差,也习惯了投递简历后石沉大海的失落,有位在北京找工作的应届生小王,前后投了120多份简历,收到面试通知的不到15家,最终拿到通知书的只有2个。 她说最煎熬的不是被拒绝,而是很多公司连拒绝都省了,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新郑这家公司,他们收到的简历数量比平时增加了三倍多,公司的员工在评论区补充说,老板平时就是这样的人,逢年过节无论业绩好坏都会发福利,加班晚了厨房会留热汤,这些已经是日常习惯。 如果只是偶尔为之的善意,很容易被看作营销手段,但当尊重融入企业文化的日常,它就会在关键时刻自然流露出来。 杭州一家互联网公司会给所有前来面试的求职者准备咖啡券,他们的HR说,这是因为创始人自己当年找工作时,在冬天奔波面试的经历让他印象深刻。 日本某食品企业会给每位求职者寄送自家产品作为回礼,即使是简历筛选阶段就被淘汰的人也不例外,这个传统保持了十几年,后来成为他们招聘时的口碑优势。 深圳一家创业公司的做法更实际,他们会在面试结束时明确告知结果反馈的时间,承诺即使不通过也会发送邮件说明原因,这让求职者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而不是在漫长等待中消耗信心。 这些做法的成本其实都不高,一盒月饼、一张咖啡券、一封回复邮件,但它们传递的信息是:你被看见了,你的时间和努力值得被尊重。 这种投入的回报是长期的,即使自己最终没有入职,相反,糟糕的面试体验会让大部分的人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不满。 企业往往只关注如何筛选到最合适的人才,却忽略了每一次面试都是向外界展示企业文化的机会,那些没有通过面试的人,可能是未来的客户、合作伙伴,或者是会影响他人选择的意见领袖。 网友热评: “这老板能处!现在面试完能给倒杯水的都不多了,更别说送月饼了,我之前面试一家公司,干等了俩小时,HR连句‘辛苦’都没有,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这哪是送月饼啊,这是给求职者留的一份体面和尊重,老板格局打开了,公司氛围肯定差不了,这样的企业值得跟!” “这样的神仙老板在哪?我还真想去面试试试,就算没成,拿盒月饼也值了!” “去年我面试没通过,但老板特意跟我聊了二十分钟,指出了我的不足,还推荐了其他机会,现在我们居然成了朋友。” “啧啧,看来‘别人家的老板’从不让人失望,我们公司发的月饼硬得能砸核桃,人家这面试送的礼都比我们正式员工强,真是羡慕了。” “我之前面试完,收到最多的就是‘回去等消息’的自动回复邮件。” “想起我之前面试一家公司,最后送了我一本他们公司的宣传册谢谢啊。” “找工作时的焦虑和失落,需要被理解,这样一盒月饼,一句暖心话,就像雪中送炭,能让求职者找回不少信心。” 如果你是那位老板,除了送月饼,你觉得在面试结束后,还能做哪些小事,能让求职者无论成败都感觉更受尊重、心里更暖和一些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好点子! 信源:浙江日报
10月1日报道,河南一男子面试结束,对方让他回去等通知!他失望的准备离开时,突然
征途观史
2025-10-20 19:45: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