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了一项重要法律,正式允许在战时状态下将部分乌克兰武装力量派遣至土耳其和英国,此举旨在为乌克兰采购先进军事装备并让人员熟悉操作方法,目的是加强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防卫能力。 先得说说这份法律的 “特殊之处”。乌克兰自 2022 年进入战时状态后,对武装力量的调动一直有严格限制,之前除非是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否则很少允许军队出境。这次专门立法允许派往土耳其和英国,显然是针对性极强的安排。 从乌克兰总统府发布的文件细节来看,派遣的部队不是普通士兵,而是 “技术骨干和作战指挥人员”,人数每次不超过 500 人,主要分成两拨:一拨去土耳其,重点对接无人机和装甲车的采购与训练、 另一拨去英国,专注于防空系统和战术导弹的操作学习。这种 “精准分组”,一看就是提前和土英两国敲定好的,不是临时拍板的决定。 为啥是土耳其和英国?这俩国家和乌克兰的军事合作早就有基础。土耳其是乌克兰无人机的主要供应国,之前给乌方提供的 “旗手 - TB2” 无人机,在战场上多次用于侦察和打击,这次乌克兰派部队过去,除了采购升级版的 “红苹果” 隐身无人机,还想学习无人机集群作战的战术。 毕竟土耳其在叙利亚、利比亚战场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这些经验对乌克兰来说很实用。而英国则是欧洲对乌军事援助最积极的国家之一。 2024 年就承诺向乌克兰提供 “风暴阴影” 巡航导弹,这次乌克兰部队去英国,重点是熟悉 “星 streak” 便携式防空导弹和 “挑战者 - 2” 主战坦克的维修保养技术,要知道这些装备的操作门槛不低,光靠说明书根本不够,必须得有英国军方人员手把手教学。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份法律还提到 “允许土英军方人员进入乌克兰境内协助训练”。这意味着,不光乌克兰部队出去学,土英的军事顾问还会进来教,形成 “双向互动”。 乌克兰国防部透露,第一批赴土耳其的部队已经在 10 月 25 日出发,主要是无人机操作手和机械师,他们会在土耳其的科尼亚空军基地接受为期一个月的集训,之后直接把新采购的 24 架 “红苹果” 无人机开回乌克兰。 而赴英国的部队则会在 11 月初启程,重点学习 “风暴阴影” 导弹的弹道规划和发射流程,英国还承诺会给乌克兰提供 12 套导弹发射系统的配套零件,确保这些装备能长期在乌克兰战场使用。 国际社会对这事的反应也挺不一样。俄罗斯外交部在 10 月 23 日就表态,称乌克兰此举 “是在把区域国家拖入冲突”,指责土耳其和英国 “通过军事合作加剧紧张局势”。 而欧盟内部则分歧明显,德国、法国等国对乌克兰的做法持 “观望态度”,担心这会让冲突范围扩大;但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却表示支持,认为 “乌克兰需要更多先进装备来自保”。 美国的态度比较微妙,白宫发言人只说 “尊重乌克兰与盟友的合作权利”,没提是否会提供额外支持,不过有消息说美国私下已经同意英国向乌克兰出口更多 “风暴阴影” 导弹的零部件,相当于间接认可了这事。 从乌克兰的角度看,这份法律其实是应对当前战场态势的无奈之举。最近几个月,俄乌在顿涅茨克、扎波罗热等方向陷入拉锯战,乌克兰虽然靠西方援助撑住了防线,但装备损耗速度很快。 乌克兰军方统计,每月要消耗近 300 架无人机、50 多辆装甲车,而西方的援助速度越来越慢,2025 年第三季度的武器交付量比第二季度少了 20%。 这种情况下,乌克兰只能主动出击,通过 “派部队上门学、直接在产地买” 的方式,加快装备补充速度,毕竟等援助物资慢慢运过来,很可能错过战场窗口期。 不过这事也有风险。土耳其虽然和乌克兰合作密切,但同时也和俄罗斯保持着能源和贸易往来,不会完全倒向乌克兰;英国虽然积极援乌,但国内对 “持续投入俄乌冲突” 的反对声音越来越大,2025 年 10 月的民调显示,有 58% 的英国人不赞成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 要是土英后续减少合作,乌克兰派出去的部队很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俄罗斯已经放话要 “加强对乌克兰军事目标的打击”,要是乌克兰从土英采购的装备运回国内时被俄军盯上,这些辛苦换来的装备可能还没派上用场就被摧毁。 现在,所有人都在盯着第一批赴土英部队的训练成果。要是乌克兰能顺利掌握新装备技术,并且快速形成战斗力,或许能在接下来的战场中占据一些主动;但要是过程不顺利,或者装备采购出现波折,这份法律很可能会变成 “雷声大、雨点小” 的尴尬存在。 毕竟对乌克兰来说,光靠派部队出去学还不够,能不能把学到的技术用到战场上,能不能持续拿到装备补给,才是真正的关键。 信源:央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