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结婚率3%,同居率97%,上到总统,下到平民,大多数都是不结婚的,只是同居。

洛风阐社会 2025-10-23 11:54:33

法国结婚率3%,同居率97%,上到总统,下到平民,大多数都是不结婚的,只是同居。 而那可怜的3%的结婚率,基本上都是由60岁以上的老人完成的,结婚就是为了找一个稳定的老伴。 法国的婚恋状况这些年一直挺让人意外的,结婚的人特别少,同居成了主流,连总统都不例外。 前总统奥朗德和罗雅尔一起过了20年,孩子都养了4个,直到2014年分开都没领过结婚证,这种“法律上单身,生活里搭伙”的状态,在法国政界和文艺圈早就见怪不怪了,没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虽说常说的“97%同居率”是统计口径有点偏差,但低结婚率可是实打实的事实。 法国国家统计局(INSEE)2024年的数据摆在那,全年就19.2万对新人结婚,创下174年来的最低纪录,这里面60岁以上的人群占比居然高达37%,活脱脱成了结婚主力军。 与之对应的是,签了民事互助公约(PACS)的情侣都突破125万对了,再算上那些没登记的事实同居者,超过7成的成年伴侣都选择了“无婚生活”,年轻人里这比例更是高得惊人。 2019年的数据就显示,20到24岁同居的年轻人里,结婚的女性只占4%,男性才2%,跟1975年那会儿一对比,简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年轻人不爱结婚,根本不是矫情,实在是制度给了太多“退路”。 1999年推出的PACS制度,简直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轻量级婚姻”,俩人手牵手去市政厅盖个章,就能享受共同报税、医保共享、财产联名这些实打实的福利,跟结婚没差多少。 但真要散伙的时候,差别可就大了,不用像离婚那样打平均18个月的官司,更不用掏高额赡养费,只需要交一份行政申报就行,难怪巴黎街头有25岁情侣签协议时笑称“分手比换工作还简单”。 26岁的巴黎设计师莉娜刚办了PACS,她的话很有代表性:“我们不想被婚姻捆绑,万一感情变了,好聚好散对谁都好。 ”更关键的是,非婚生子女的权益早就被兜底了。 法国1972年就立法保障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在遗产继承、社会福利上完全平等,生第一胎每月能领300欧元补助,第三胎直接涨到850欧元,孩子入学、就医压根不受父母婚姻状态影响。 再看看婚姻那堆麻烦事,拿破仑民法典里那些婚姻财产分配、赡养义务的条款细得能让人头大,曾有对夫妻就因为房产分割纠纷扯了5年皮。 现在年轻人恋爱平均时长才2.3年,谁愿意为未知的未来提前“埋单”?加上法国女性劳动参与率都到62.3%了,经济独立了,自然更看重“感情舒不舒服”,而非“有没有那张纸”。 有意思的是,年轻人避之不及的婚姻,反倒成了老年人的“香饽饽”。 72岁的退休工程师阿兰和女友同居12年,68岁时非要领证,他说得实在:“年纪大了,生病时得有人签字做手术,遗产分配也得有法律保障。 ”这背后全是现实考量,法国直系亲属遗产税最高能到45%,要是没结婚,就算签了PACS,没留遗嘱的话伴侣连一分钱都继承不到,住房也只能住一年。 更别提现在老人离婚率比2010年涨了42%,不少人退休后踹了将就的老伴,找个合心意的领证,就是图晚年有份确定性。 连政界都对这种“无婚文化”习以为常,早在上世纪80年代,总统密特朗和情妇生的女儿,媒体都懒得追着报道,充分尊重隐私。 现在更有甚者,有人为了税收优惠,跟室友签PACS,把制度玩得明明白白。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排斥婚姻,2008年就有40%的PACS伴侣转成了婚姻,但这终究是少数。 对大多数法国人来说,结婚成了老年人的“刚需”,年轻人的“可选项”,毕竟能舒舒服服同居,还不用被婚姻套牢,何乐而不为?这种两代人各选各的活法,反倒让法国的婚恋市场呈现出一种奇怪的平衡,3%的结婚率里藏着老年人的安稳,97%的同居率里装着年轻人的自由,连总统都融入其中,也就没什么可意外的了。

0 阅读:0
洛风阐社会

洛风阐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