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沈毅被判处枪决,陈赓闻言大惊,亲自出面求情希望留他一命,毛主席:你去找周总理吧! 彼时,“三反”“五反”运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主要打击的就是那些贪腐对象。“三反”“五反”运动的力度很大,很多知名度较高的贪腐分子都是在这个时期落马,影响力极大的刘青山和张子善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沈毅在这个时候被抓,原因也是贪腐,有人检举沈毅挪用公款,生活奢靡,贪腐成性。经查实以后,将沈毅拘捕,审判过后判处了枪决,立即执行。当时办案基本都是从快、从严,这边判决下来,很快就要执行,所以沈毅当时是生死一线。 所以,陈赓得知这个消息以后,顿时着急起来,马上亲自给董必武打了一通电话,希望董必武枪下留人。 但董必武这次却犯了难,因为沈毅的案子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被判处枪决后百姓拍手称快,若此时紧急叫停,影响实在太大了,即便是董必武也不敢擅自决定,遂决定替陈赓去请示一下毛主席。 陈赓在我军的地位极高,威望也不小,若是小事情自然不必惊动毛主席。因此,陈赓听了董必武的话,意识到了此事的严重性。 本来以为,这件事到了毛主席的案头,不论结果好坏都应该有个定论了。哪成想,这一次毛主席也没有拍板,竟然让人同时把陈赓和周恩来约过去见面,让陈赓直接找周恩来商量此事。 沈毅到底是什么人,他的生死竟然惊动了毛主席、周恩来、董必武和陈赓?沈毅的罪名是经过审判定下来的,陈赓为何在此时犯险请求“刀下留人”? 沈毅早年间的经历颇为坎坷,曾在法国里昂大学深造,是不可多得的弹道学高材生。沈毅在法国拿到硕士学位以后,很多法国重要研究所都向他伸来橄榄枝,但沈毅全都拒绝了,毅然选择回国发展,希望把国外的高精尖技术带回国内,帮助祖国强军。 但蒋介石任人唯亲,根本不懂科技,也看不到沈毅的重要性,随便将沈毅安排在军中当一个中校军官了事。 显然,沈毅的待遇低了,但沈毅没有抱怨,很快在实战中将自己的真才实学发挥出来,带出了一支屡立战功的炮兵部队,沈毅的职务也随之升任湖北咸宁区游击区司令。 但在此时,沈毅看清楚了国民党的腐败无能,遂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周恩来以后,率部向我军投诚,成为一名起义将领。 沈毅在周恩来的支持下来到延安,他的才能在延安得到了极大的认可,让他有了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机会,开始全面参与我军的枪炮改造工作。 彼时,我军在枪炮方面的人才匮乏,沈毅又是这方面的专家级人物,很快就赢得了各界的尊重,也赢得了周恩来对他的信任。 建国以后,久经考验的沈毅迎来了一次人生的重要转折,被任命为国家民航局副局长兼财务处长,总管财务大权,经手的钱款数额巨大,就连抗美援朝时期牺牲的战士抚恤金都由他经手。 在那段艰难时期,我国百废待兴,手里的钱更是紧缺。由此,足可见组织对沈毅有多么信任,但遗憾的是,沈毅辜负了这份信任,面对手中的大量公款,他没能经受住诱惑,开始了纸醉金迷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沈毅罪行很快就被揭发出来,因此被关进监狱,判处枪决。昔日意气风发的弹道学高材生,如今锒铛入狱,令人唏嘘。 而在沈毅入狱的半年多以前,陈赓刚刚从朝鲜战场被叫回北京述职。陈赓没想到的是,这次述职之后,毛主席和周总理郑重的交给他一项艰巨的任务,让他筹建一所军事学院! 对于陈赓而言,这任务可比指挥作战难!一来,当时我军的军事人才很匮乏,虽然有很多打胜仗的经验,但建立军事学院不是培养指挥员这么简单,还需要投入大量的各方面军事人才,给国家培养未来的海军人才、空军人才; 二来,当时做出筹建军事学院的决定,并非是临时起意,而是迫在眉睫。我军当时不仅空军和海军空白,引以为傲的陆军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武器匮乏,缺少制造先进武器的兵工厂,甚至连现有的火炮坏了,几个连队都找不出一个能修的人出来。 这些情况都是彭德怀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陈赓此次回国述职,更是主要提及了这一点。陆军作战虽然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极高的军事素养,以及超高的战术赢得了胜利。 但在未来发展中,若想持续保持领先,必须得保证武器足够先进,数量足够多,能制造、能保养、能维修、能使用,这才能够真正达到强军的目标。 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要有相关领域的军事人才坐镇,这才能够筹建一所军事院校。按照陈赓的思路,若想建成这样一所军事院校,势必要动用全国之力,从各领域,甚至各个军队抽调顶尖人才,而这些人才无论在哪里,肯定都是“宝贝”,哪里会轻易放手? 而沈毅恰好就在陈赓列给周总理的名单上,是在弹道领域紧缺的人才,这才是陈赓替沈毅求情的真正原因。毛主席之所以让陈赓与周总理当面商量,也是因为这件事由周总理主办,必须听一听他的意见。 最终,陈赓与周总理达成一致,认为有必要从大局出发,留沈毅一命。毛主席见周总理表态,当即拍板给沈毅转成死缓,让他戴罪立功。 这一次,沈毅不负众望,潜心研究,奉献了自己的毕生所学,为我国发展立下大功,哈军工成立有他的一份功劳,而他的特赦令也在1959年批了下来。
1952年,沈毅被判处枪决,陈赓闻言大惊,亲自出面求情希望留他一命,毛主席:你去
野史记录
2025-10-24 08:55: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