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日本最担心的,是中国全面加强内部安全审查,如果真做到“无死角”,日本在对华政

罗普娱记 2025-10-30 12:36:57

现在日本最担心的,是中国全面加强内部安全审查,如果真做到“无死角”,日本在对华政策上恐怕再也不敢强硬,目前,日本在中国设有十几所学校及相关机构,这些合作是否也该重新审视? 这些年日本在华的利益盘根错节,光正经投资的日本企业就有3万多家,大到金融巨头小到制造业作坊,全都靠着中国市场吃饭。 就拿日本的瑞穗金融集团来说,在华深耕了40年,刚拿到中国的独资券商牌照,还年年都去参加进博会,今年甚至联合上海临港搞了日本企业联合展区,帮那些第一次来中国的日本公司搭台。 长三角地区更是挤满了日资企业,从高端制造到供应链金融,生意做得五花八门。要是中国的安全审查真做到“无死角”,这些企业的项目审批、业务开展都得按规矩来,但凡碰一点安全红线,要么整改要么停办,日本企业的损失可就大了。 日本政府心里门儿清,它的对华政策根本绕不开这些企业的利益,要是企业在华赚不到钱,国内的产业和就业都得受影响,哪儿还敢跟中国硬气。 还有那些日本在华的学校,算下来正好11所,都开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全是跟着日本企业的分布走的。 表面上看是为了方便在华的日本孩子上学,照搬日本的小学到初中体系,老师大多是日本派来的,教材也都是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的,跟日本国内没两样。 虽然咱们国家早在1995年就有规定,这些学校的教材要审批、师生要备案,犯大事就得停办,有些学校也会组织学生去看锦绣中华、中山故居,在官网晒跟本地学校的互动,但骨子里还是封闭的——围墙修得老高,监控和保安天天巡逻,外人轻易进不去,教学内容也基本是日本那套。 这就有个问题了,这些学校到底教了些什么?有没有藏着不该教的内容?会不会成了信息收集的幌子?之前没那么严的审查时可能没人细究,现在要“无死角”排查,这些问题都得摆到台面上。 更关键的是,这些学校和相关机构都在咱们的安全审查范围内。国家早有《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不管是外国投资办企业还是设机构,只要可能影响国家安全,都得申报审查,过不了关要么禁止要么整改。 2024年又更新了外国投资者战略投资的规定,明确要求中介机构必须查清楚这些投资和机构会不会影响安全。日本的这些学校看起来是教育机构,但本质上是日本在华的实体存在,教材、管理、人员往来都可能涉及安全隐患。 比如教材里要是有歪曲历史的内容,或者有人借着学校的名义收集咱们城市的地理、产业信息,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安全风险。 之前可能审查没覆盖到这么细,现在要全面收紧,自然得把这些学校一个个过一遍,该整改的整改,该规范的规范。 日本自己也清楚这些机构的软肋。它在华的3万多家企业也好,11所学校也罢,都是靠着中国的开放政策才发展起来的。瑞穗金融能拿到跨境贷款资格,能在上海办中日创新论坛,都是因为中国给了机会。 要是日本在对华政策上敢强硬,中国只要把安全审查的尺子再绷紧点,比如严格核查日资企业的技术合作、细查学校的教材和活动,日本的这些在华利益马上就受影响。 瑞穗那样的金融巨头没法顺利开展承销业务,日资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出问题,学校要是不符合规定被限制,这些损失日本根本扛不住。 所以日本嘴上可能喊得凶,但真面对“无死角”的安全审查,只能收敛强硬态度,生怕砸了自己的饭碗。 其实不光是学校,日本在华的其他相关机构也一样要重新审视。有些打着合作旗号的文化机构、咨询公司,表面上搞交流,背地里可能在摸咱们的产业底数。 之前就有例子,有些外国机构借着调研的名义,打听咱们新能源、高端制造的核心技术,这些都得靠严格审查才能防住。现在中国要加强内部安全,就是要把这些漏洞堵上,不管是日本的还是其他国家的,只要在华的机构有安全风险,都得管。 日本心里明白,它的在华机构越多,被审查的点就越多,对华强硬的代价就越大,这也是它最担心的地方。 说到底,日本怕的不是审查本身,而是审查戳破了它在华利益的“保护层”,让它再也没法含糊着搞小动作。 那些在华的学校和机构,过去靠着“擦边球”或者信息不对称存在,现在要“无死角”排查,自然得重新审视到底合不合格、安不安全。 只要中国把安全审查抓牢了,日本在华利益就有了“紧箍咒”,对华政策再想强硬也得掂量掂量,毕竟没人愿意拿自己的真金白银开玩笑。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核查|日本人在中国开了35所学校,还只招日本学生?

0 阅读:36
罗普娱记

罗普娱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