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今日社论称,“大陆提统一好处,台湾也要开条件。” 这话听着就透着一股拎不清的糊涂!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主权大事,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夙愿,哪来的“讨价还价”空间?说白了,这不是“开条件”,是没认清“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根本事实,把内部事务当成了对等谈判,方向从根上就偏了! 大陆对台的诚意,早就摆在台面上几十年了!从196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一纲四目”,允许台湾统一后保留军政大权、中央拨付财政赤字,到后来叶剑英“九条主张”里明确的高度自治、生活方式不变,再到如今的“31条措施”“26条措施”,台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几乎享有同等待遇 。就拿经济来说,ECFA让台湾数千种商品零关税进入大陆,2024年两岸贸易额仍高达2.8万亿元,台湾的集成电路、精密机械靠着大陆市场赚得盆满钵满,这哪是“施舍”,是实实在在的同胞情!可某些人偏偏视而不见,反倒喊着“开条件”,简直是端起碗吃饭,放下碗就忘本! 最可笑的是,台湾方面所谓的“条件”,早就被大陆的政策覆盖得明明白白。之前台湾退役上校黄征辉喊着“要高度自治、不使用武力”,却忘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早就明确,统一后台湾可实行高度自治,保留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私人财产、合法权益全受保障。而《反分裂国家法》里明确规定,只有在“台独”分裂造成事实、重大事变发生或和平统一无望时,才会采取非和平方式,这根本不是针对台湾同胞,是震慑“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干涉者 。这些早已明确的底线和承诺,被某些人当成“谈判筹码”,说白了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混淆视听! 大陆提的“统一好处”,每一条都戳中台湾的现实痛点。统一后,台湾经济的结构性瓶颈能彻底破解,农业、旅游业能借着大陆庞大市场焕发活力,两岸共同市场建成后,台湾商品零关税进入大陆,企业能依托大陆的资金、产业体系走向全球。民生方面更不用说,台湾的防务预算不用再为“台独”买单,能大量投入医疗、教育、养老,高速公路、高铁等基础设施会迎来质的提升,台胞往来大陆更便利,就业创业机会翻倍。这些不是画饼,是有实实在在政策支撑的前景,可某些人却盯着“开条件”,反而忽略了眼前的红利,实在可惜! 历史早就把答案写清楚了。从“三通”实现后两岸人员往来激增,到台商在大陆扎根发展赚得真金白银,再到疫情期间大陆对台物资保障不断,哪一次不是大陆主动释放善意?反观那些喊着“开条件”的声音,背后总藏着“隐性台独”的影子,怕的不是统一没好处,是怕“台独”势力失去生存空间。要知道,《反分裂国家法》已经划定红线,任何分裂行径都注定失败,“开条件”的前提根本不成立! 你觉得台湾方面所谓的“开条件”站得住脚吗?如果两岸开启统一协商,你认为最该优先讨论的是民生问题还是经济融合? 统一从来不是“给予”与“索取”的交易,是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必然归宿。大陆提统一好处,是希望同胞们共享发展成果;而任何企图以“开条件”拖延统一、模糊主权的行为,都是在损害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台湾同胞要认清,统一的大势不可阻挡,唯有顺应历史潮流,才能真正实现安居乐业、共享民族荣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