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美刚刚在釜山达成一份看似缓和的默契,然而这场刚冒出头的“贸易春风”还没吹热,美方却又突然变脸。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不到24小时就公开表示,中国垄断稀土出口是“重大错误”,并扬言将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100%的关税。 那么,美方这次突然“翻脸”,到底图什么?中方在稀土问题上为何底气十足? 2023年10月30日,中美在釜山达成了一份看似缓和的贸易默契,为两国关系带来一线缓解的希望。双方在会谈中表达了合作意愿,似乎为缓解紧张局势开启了新局面。然而,刚刚冒出头的“贸易春风”还未吹热,美方就突然翻脸,局势变得扑朔迷离。 仅不到24小时,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假设名)就公开批评中国在稀土出口上的垄断行为,称这是“重大错误”,并扬言要对中国出口的稀土产品加征高达100%的关税。这一突如其来的强硬表态,似乎打破了之前的合作氛围,引发外界对美方战略意图的猜测。 那么,美方此次突然“翻脸”,到底意在何为?一方面,稀土作为现代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原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军工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成熟的产业链,掌握着关键的供应链话语权。美国则试图通过施压,遏制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影响力,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推动自身产业的“去中国化”。 另一方面,美方此举也具有战略威慑作用,试图向国际社会释放信号:即使在表面达成合作后,美国依然准备采取强硬措施维护自身利益,遏制中国崛起。这也是在当前中美关系整体紧张背景下的一种战略博弈。 而中方在稀土问题上的底气,则源于其丰富的资源储备和完整的产业链优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拥有稳定的供应能力。面对美方的威胁,中方表示将坚持维护国家利益,强化稀土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同时,中方也在积极推动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出口多元化,增强自身的谈判底气。 总之,美方的突然“变脸”反映出中美在高科技和资源领域的激烈角逐。尽管合作的表象暂时出现波折,但双方都在谋求自身的战略利益。未来,稀土战或将成为中美科技与经济博弈的焦点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