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监视全球的以色列,如今自己也怕了?据土媒冲突报告11月4日披露,以色列国防部

史鉴奇谈 2025-11-06 09:30:52

擅长监视全球的以色列,如今自己也怕了?据土媒冲突报告11月4日披露,以色列国防部和国防军正逐步淘汰并最终禁止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理由是担心其内置摄像头、传感器和联网功能可能秘密向中国传输数据。此举影响到数百辆此前配发给高级军官的汽车。奇瑞、比亚迪和MG品牌纷纷“躺枪”。目前,这些车辆已经被禁止以色列军事基地,并将于2026年初全面召回。   事情得从以色列国防部和国防军最近的一纸禁令说起。据土耳其媒体披露,以色列军方正在逐步淘汰,并且最终要全面禁止使用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   这可不是什么贸易保护的小打小闹,而是实打实的国家安全担忧。   他们给出的理由,听着就挺有意思,说是担心这些车里头自带的摄像头、密密麻麻的传感器,还有那随时能连上网络的智能系统,会变成“特洛伊木马”,偷偷摸摸地把以色列的军事机密数据给传回中国。   这波操作,直接让奇瑞、比亚迪还有MG这些在以色列卖得不错的中国品牌“躺枪”了。   要知道,这些车可不是普通老百姓在开,而是配发给以色列高级军官的座驾,数量有好几百辆。   现在,这些车已经被明令禁止驶入任何军事基地,而且到了2026年初,军方打算来个“一刀切”,全部召回。   这阵仗,显然不是小题大做,而是真的慌了。   以色列这番操作,说白了就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他们自己靠着网络攻击和情报监控,在全球范围内横着走,现在轮到自己头上,立马就绷不住了。   为啥?因为这些现代电动汽车,早就不是四个轮子加个方向盘那么简单了,它简直就是个轮子上的“大数据收集中心”。   你开车去哪儿,走了哪条路,在哪停了多久,车里的摄像头拍了什么,麦克风录了什么,甚至连你跟智能助手聊了啥,全都能被记录下来,然后上传到云端。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可能只是方便了生活,但对于以色列的高级军官来说,这简直就是个移动的泄密器。   他们每天要去哪儿开会,军事基地的出入口在哪,巡逻路线是固定的还是随机的,这些车辆都能一五一十地记录下来。   更别提车里那些敏感的谈话内容了,万一被远程激活了麦克风,那以色列国防军的机密,不就等于现场直播给对手看了吗?这种潜在的威胁,对于常年处在紧张地缘政治环境中的以色列来说,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以色列的担忧,还不仅仅停留在数据收集这个层面。   他们更怕的是,这些智能汽车万一被远程控制,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想象一下,一位高级将领正坐着车赶往前线指挥部,突然之间,方向盘失灵了,油门刹车不听使唤了,或者导航系统故意把他带进一个预设好的包围圈。   这已经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而是完全可能发生的现实。   在未来的战争中,对智能设备的控制权,可能比枪炮弹药还要重要。   以色列显然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才会如此决绝地要把这些“潜在的不定时炸弹”给清理出去。   这事儿也反映出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全球科技格局的悄然变化。   过去,以色列在科技领域,特别是网络安全和通讯技术方面,是绝对的自信。   他们相信自己的技术能监控别人,而别人的技术很难威胁到自己。   但现在,中国电动汽车的崛起,尤其是在智能化和网联化方面的飞速发展,显然打破了这种自信。   这些车不仅性价比高,而且里面的智能系统做得比很多传统汽车强国还要好,这让以色列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被监视”的恐惧。   其实,以色列的这种担忧,西方国家多少都有。   但以色列的反应之所以这么激烈,还是因为它自身的处境太特殊了。   它四面环敌,安全形势极其严峻,对信息安全的敏感度已经到了神经质的地步。   在他们看来,任何一点可能被利用的漏洞,都可能导致致命的后果。   所以,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他们也必须当成百分之百的现实威胁来应对。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这就是以色列的国家安全逻辑。   说到底,以色列这次封杀中国电动汽车,就像是给全世界提了个醒。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技术的双刃剑效应越来越明显。   你享受着智能设备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就意味着你把自己的数据,甚至一部分控制权,交了出去。   当这些设备的核心技术和云端服务器掌握在另一个国家手中时,所谓的“安全”就变得相对了。   今天以色列能因为害怕数据泄露而禁掉中国的车,明天别的国家也可能因为同样的理由,禁掉以色列的软件或者硬件。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