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的阿拉伯民兵,用最原始、最血腥的战斗模式,把黑人部落民,像牲口一样赶到一个地

史鉴奇谈 2025-11-06 10:31:05

苏丹的阿拉伯民兵,用最原始、最血腥的战斗模式,把黑人部落民,像牲口一样赶到一个地点,让他们趴在地上,再使用军用车辆进行碾压! 卫星照片上那触目惊心的大面积血迹,泥土被鲜血染成暗红的景象,并非虚构的场景。   根据耶鲁大学人道主义研究实验室基于卫星图像的分析报告,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特别是在北达尔富尔州首府法希尔市,确实出现了多处与大规模处决相符的迹象,报告甚至明确指出卫星拍下了“土壤被染红”的骇人画面。   这些图像记录与2003年达尔富尔危机时期的卫星记录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揭示着悲剧在不断重演。   冲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更早以前。   达尔富尔地区位于苏丹西部,面积广阔,约有50万平方公里,生活着包括阿拉伯人、富尔人在内的80多个部族。   历史上,这里并非一直充满硝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人口膨胀和过度放牧,荒漠化加剧,原本逐水草而居的阿拉伯牧民被迫向南迁徙,与当地主要从事农业的黑人部落因争夺日益紧缺的水源和草场而冲突不断。   这种围绕生存资源的争夺是冲突最原始的导火索之一。   进入21世纪后,矛盾进一步激化。   2003年2月,达尔富尔地区的黑人居民相继组成了“苏丹解放军”和“正义与平等运动”等武装力量,以苏丹政府未能保护土著黑人的权益为由,展开反政府武装活动,要求实行地区自治。   作为回应,苏丹政府被指支持并武装了当地阿拉伯民兵组织,也就是后来令人谈之色变的“金戈威德”(意为“骑马带枪的人”)。   这些民兵在冲突中扮演了极其暴力的角色。   阿拉伯民兵在战术上确实呈现出你所说的那种原始和残忍的特性。   他们经常对黑人村庄发动袭击。   在2003年至2004年的冲突中,为了达到清除和恐吓的目的,以及夺取土地,阿拉伯民兵的暴力行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烈度。   他们系统地袭击非阿拉伯族群的平民,试图将他们从世代居住的家园赶走。   这直接导致上百万人流离失所,空出的土地则被一些阿拉伯游牧部落所占据。   时间推进到2023年,苏丹的悲剧进入了新的、更血腥的章节。   当年4月,苏丹武装部队与快速支援部队之间爆发的内战,将达尔富尔地区再次拖入深渊。   快速支援部队的前身,正是达尔富尔地区的金戈威德民兵。   这支准军事部队的大部分战士来自阿拉伯游牧部落,他们在攻占城市后,往往会针对非阿拉伯社区进行有组织的、带有明显种族动机的暴力清洗。   2025年10月底发生在法希尔市的惨剧,是这种暴行最新、最集中的体现。   在围攻法希尔市一年多后,快速支援部队最终攻占了这座达尔富尔地区的战略重镇。   攻占之后,骇人听闻的杀戮随即发生。   苏丹政府称,快速支援部队在城内杀害了2000多名平民。   目击者向美联社描述,快速支援部队的武装人员挨家挨户地殴打并枪杀民众,许多人在试图逃离时被打死,死者包括妇女和儿童。   特别令人发指的是对医疗设施的袭击。   法希尔市的沙特医院是当时全市唯一尚能部分运转的医院,却成了屠杀场。   苏丹民间机构“苏丹医生网”称,快速支援部队的武装人员“冷血地杀害了他们在沙特医院里遇到的所有人,包括病人、他们的陪同人员以及病房里的其他人”。   北达尔富尔州州长发布的视频显示,医院内血流成河,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血泊中。   耶鲁大学的报告还指出,卫星图像显示在法希尔市东部的土墙附近发生了“系统性屠杀”,尸体堆积,至少5处出现了“土壤被染红”的现象。   这种暴行并非孤立事件,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种族仇恨根源。   快速支援部队有进行基于种族的即决处决的记录。   分析人士指出,该组织的分散结构使得其武装人员(包括雇佣民兵、当地盟友等)常常有机会借机解决个人或群体间的世仇,通过极端的暴力手段进行掠夺、种族清洗以巩固自身在当地的权力。   自本世纪初以来,阿拉伯民兵与从事定居农业的非洲部落之间因土地和资源问题积怨已深,这种仇恨在战乱的温床上迅速发酵,演变成惨绝人寰的种族仇杀。   国际社会对持续发生的暴行表达了强烈谴责。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沃尔克·图尔克对此表示震惊,并警告“法希尔发生更多大规模、出于种族动机的侵犯人权和暴行的风险与日俱增”。   美国等国家也纷纷谴责这些暴行,并有呼声要求将快速支援部队列为外国恐怖组织。   然而,这些谴责和警告至今未能有效阻止悲剧的蔓延。   持续不断的冲突已使苏丹的人道主义局势彻底崩溃。   据估计,内战已造成数万人死亡,并导致超过1400万人流离失所,其中350万人被迫逃亡国外,另有2460万人正面临饥饿的威胁。   近四分之三的医疗机构已停止运转,霍乱和麻疹等疾病肆虐,全国范围内饥荒蔓延。苏丹,这个曾经充满希望的国家,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苦难。

0 阅读: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