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北京时间11月5日早上6时49分左右,美国调整对华关税的这张行政令,

史鉴奇谈 2025-11-06 12:31:01

快讯、快讯,北京时间11月5日早上6时49分左右,美国调整对华关税的这张行政令,特朗普签下了。 该行政令明确从2025年11月10日起,美国取消针对包括香港以及澳门在内的中国商品加征的10%芬太尼关税。与此同时,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和澳门)加征的24%对等关税同步暂停一年,直到2026年11月10日。   这意味着,之前剑拔弩张的中美关税战终于迎来了一个阶段性的缓和窗口。   这个决定可不是突然拍脑袋来的,它其实是中美双方一系列密集磋商后水到渠成的结果。就在几天前的10月30日,中美元首在韩国釜山进行了一次长时间会晤,为这场贸易摩擦的降温定下了基调。双方的经贸团队此前在吉隆坡已经谈了好几轮,最终才敲定了这些具体条款。   除了关税调整,美方还同意暂停实施那个备受争议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措施也暂时搁置。中方则相应地调整了反制措施,体现出相向而行的姿态。   回顾这场关税战,过程简直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今年四五月份那会儿,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税率一度飙升到145%的高位,把全球供应链都吓得不轻。   经过五月份在日内瓦的首轮谈判,双方才同意各取消91%的关税,并把24%的关税暂停90天,只保留10%的基础关税。   之后谈判又辗转伦敦、斯德哥尔摩等地,暂停期限从90天延长到一年,说明双方都意识到硬碰硬对谁都没好处。   这次能达成协议,主要是因为高关税让美国自己也很难受,企业成本飙升,消费者叫苦不迭,甚至有好几个州联合起来把特朗普政府告上了法庭。   关税暂时降下来,最开心的要数两国企业了。特别是那些做农产品和稀土生意的公司,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能放下一点。   之前美国农民眼睁睁看着大豆堆在仓库里卖不掉,中国电动车企也在发愁零部件成本太高,现在他们至少能缓口气,重新规划一下接下来的生意该怎么做了。   不过你也别以为这就万事大吉了,那24%的关税只是暂停征收,并没有取消,相当于一把剑还悬在头上。双方都留了10%的基准关税作为筹码,这说明深层矛盾并没完全解决。   特朗普这个时候签这个行政令,时机也挺微妙的。不少分析人士觉得,他可能是为明年中期选举做准备,想营造一个经济平稳的局面。而且美国政府停摆已经持续了好几周,两党为预算吵得不可开交,特朗普可能也想在外交领域得分,转移一下国内矛盾。   不过美国参议院最近通过了一项决议,要终止特朗普的全面关税政策,虽然大概率在众议院通不过,但也能看出他这套“关税治国”的思路在国内阻力不小。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个变化应该能慢慢感受到。之前因为关税涨价的日用商品,说不定过段时间价格会稍微回落一点。   从中国进口零部件的美国工厂,成本压力也能减轻一些。但要说最大的影响,还是给全球经济吃了颗定心丸。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前一直警告,贸易保护主义会让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跌到2.8%,现在至少能看到一点曙光了。   当然,中美之间的博弈不会因为这一纸行政令就结束。像TikTok问题、AI芯片出口管制这些棘手事儿,接下来还得继续谈。   有专家判断,未来美国对华关税最终可能会稳定在25%到30%这个区间。而且财长贝森特早就划出了5-6个“关键战略行业”,比如医药什么的,估计以后这些领域还会有新的摩擦点。所以说,这次关税调整更像是个休战信号,而不是终场哨声。   接下来一年非常关键,双方都要看对方能不能落实承诺。中国明年要主办APEC会议,美国则是G20峰会的东道主,这俩场合都可能成为进一步沟通的平台。   其实中美都明白,两国经济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占了美国芯片设备四成市场,美国电子产品也得靠中国的成熟芯片。真正理智的选择还是回到谈判桌前,毕竟贸易战没有赢家这个道理,现在已经验证得太清楚了。

0 阅读:1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