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的结局,所有人都猜中了开始,却没人猜中结尾。三年血战后,乌克兰最大的心愿竟是回到2022年前,但此时,“朋友”和“敌人”纷纷露出真面目,一个伸手要地,一个张口要钱,不知泽连斯基是否后悔,只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战争刚爆发那会儿,全世界都以为乌克兰撑不过三个月。俄罗斯钢铁洪流从北边压过来,基辅街头都挖起了战壕,泽连斯基穿着绿T恤拍视频喊“我需要弹药,不要顺风车”,那股子悲壮劲儿确实感动了不少人。 欧美国家排队送武器,德国把豹式坦克都搬出来了,美国更是撒钱撒到手软,几百亿美元的援助像流水一样淌过来。 那时候乌克兰人真觉得,有这么多“朋友”撑腰,肯定能把毛子赶回老家。 可打着打着,情况就不对劲了。 俄罗斯的“闪电战”确实没成功,但人家转手就搞起了“持久战”。 顿巴斯的战壕里,双方士兵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对耗,炮弹把村庄炸成月球表面。 乌克兰的兵越打越少,征兵官满大街抓壮丁,连四五十岁的中年人都被拉上战场。 反观俄罗斯,靠着卖能源攒的家底,军工企业24小时连轴转,炮弹产量比整个北约加起来还多。 最要命的是,乌克兰的工业基础全在东部,打仗打没了,粮食出口也被黑海舰队堵着,经济直接崩盘,现在全靠西方输血吊着命。 这时候“朋友”们的真面目就露出来了。 美国国会为援助法案吵得不可开交,共和党人拿着放大镜查每一分钱的去向,嚷嚷着“乌克兰不能无底洞式要钱”。 欧盟更绝,一边说支持乌克兰,一边偷偷买俄罗斯天然气,转头还把乌克兰的粮食当成“过剩产能”倾销到非洲,把乌克兰农民的饭碗都给砸了。 波兰这些东欧国家倒是挺积极,可他们要的不是乌克兰赢,而是乌克兰变成对抗俄罗斯的缓冲区,最好永远别恢复元气。 最绝的是土耳其,嘴上劝和,背地里把乌克兰的粮食当成筹码,换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 俄罗斯的“敌人”身份也变得模糊起来。 普京早就放话了,乌克兰可以停战,但得承认四个州归俄罗斯,还得保证“中立”。 这条件听着苛刻,可对打残了的乌克兰来说,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更讽刺的是,俄罗斯现在跟印度、巴西这些“全球南方”国家打得火热,人家根本不鸟西方的制裁,照样买石油、卖武器。 乌克兰呢?除了西方的空头支票,啥实际好处没捞着,连加入欧盟的谈判都卡在农业补贴上过不去。 泽连斯基现在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2022年春天,土耳其和以色列都劝他谈,那时候乌克兰还握着赫尔松,手里牌不算差。 可他听了西方的,非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 结果呢?赫尔松丢了,巴赫穆特成了绞肉机,现在连扎波罗热核电站都保不住。 更惨的是老百姓,基辅的咖啡馆还在营业,可停电成了家常便饭,冬天暖气时断时续,年轻人跑得差不多了,剩下的要么是老人,要么是没法走的。 联合国统计,乌克兰人口少了上千万,这可不是小数目。 最让人心寒的是“朋友”们的算计。 美国现在急着把注意力转向亚太,乌克兰成了“弃子”。 欧洲国家更现实,他们要的是廉价能源,不是乌克兰的民主。 法国总统马克龙前阵子说“不排除派兵”,可转头就强调“不会直接参战”,这种话术跟放空炮没啥区别。 乌克兰想加入北约?门儿都没有,美国早就说了,现在吸纳乌克兰等于直接跟俄罗斯开战,他们可不想冒这个险。 俄罗斯倒是越来越从容。 普京最近在国情咨文里笑呵呵地说“特别军事行动目标正在实现”,人家已经把占领区当成自己的领土来建设了。 卢布结算令让能源收入稳得很,伊朗的无人机、朝鲜的炮弹源源不断送过来,反观乌克兰的武器库,全看西方脸色。 最绝的是,俄罗斯现在跟沙特搞起了“石油联盟”,把OPEC+玩得明明白白,经济上根本没伤筋动骨。 乌克兰现在就像个被榨干的柠檬。 西方把它的资源、人口、工业全榨干了,剩下的只有一片废墟和还不完的债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算过,乌克兰重建需要上万亿美元,可谁会掏这笔钱?美国?他们自己国债都31万亿了。 欧盟?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早就说“一分钱不给”。 乌克兰人现在最常说的话是“早知道这样,不如当初就谈了”,可历史没有如果。 这场战争最大的讽刺是,它本该是“民主对抗威权”的圣战,结果打成了“代理人战争”的烂摊子。 乌克兰人以为自己在为自由战,可实际上成了大国博弈的棋子。 俄罗斯的“敌人”身份越来越虚,西方的“朋友”面具越来越薄,到头来,乌克兰什么都没保住,连回到2022年前的资格都失去了。 泽连斯基现在每天面对的是空荡荡的国库和疲惫不堪的军队,而那些曾经高喊“荣耀归于乌克兰”的西方政客,早就把注意力转向了下一个热点。 世上没有后悔药,乌克兰的悲剧,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