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一大损失!”2000年,山东有一神童,短短的2天便念完小学,10岁那年参加高考,考出了566的高分,但他却只读了1年大学,就嫌弃太简单回家了,如此的奇人令人好奇之余,又感到十分质疑。 2025 年深圳社区讲座现场,苏刘溢举起手中药盒大小的旧 U 盘:“这是我 8 岁编软件时用的,当时以为能装下全世界。” 台下孩子哄笑,他却收起笑容:“可 10 岁高考后,我连大学宿舍的闹钟都调不明白。” U 盘外壳的划痕里,藏着他从 “神童” 到 “普通人” 的 15 年。 2011 年南科大宿舍楼下,11 岁的苏刘溢攥着打包好的行李,身后是帮他叠了半学期衣服的同学。 离开前,他没去告别常帮他带早餐的学姐,只在宿舍门上贴了张便签:“课本放书架了。” 回家路上,母亲问他 “后悔吗”,他盯着车窗外来来往往的中学生,突然说 “想有个同龄朋友”。 这年冬天,他在小区楼下看见孩子玩滑板,站了半小时不敢上前 —— 跳级多年,他早忘了怎么跟同龄人相处。 除夕夜,他对着电脑写代码到凌晨,屏幕上弹出的 “新年快乐” 弹窗,是他那年唯一的祝福。 2008 年山东泰安的家里,7 岁的苏刘溢蹲在地板上,把小学课本按年级摆成一排。 母亲想让他从一年级读起,他却翻出五年级数学书:“这题我会做。” 试读期间,老师让他解奥数题,他蹲在黑板前写解题步骤,粉笔灰落在洗得发白的校服上。 放学后,其他孩子去玩捉迷藏,他却回家打开父亲的旧电脑,对着编程教程敲键盘到天黑。 9 岁那年,他开发的软件第一次成功运行,激动地抱着电脑跑去找父亲,却没注意父亲眼里的担忧 —— 孩子的世界里,只剩代码了。 2015 年苏刘溢的房间里,堆满了编程书籍和未拆封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拒绝复读高考后,他每天跟着网课学 Python,偶尔帮朋友做小程序赚零花钱。 有次帮一家教育机构做题库系统,因没考虑手机适配,上线后全是投诉,他熬夜改了三天三夜。 母亲看着他熬红的眼睛,说 “要不找份安稳工作”,他却摇头:“我想自己证明点什么。” 这年夏天,他在网上认识了深圳的程序员老张,对方不知道他的 “神童” 过往,只觉得 “这小子思路清奇”。 2018 年深圳初创公司的会议室,18 岁的苏刘溢攥着实习报告,手心全是汗。 面试时,HR 问他 “为什么放弃名校”,他说 “想从基础学起”—— 这话让 CEO 当场决定录用他。 第一个项目,他负责开发儿童编程课的界面,却因太复杂被打回,主管说 “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 他想起自己 8 岁时学编程的难处,重新设计了 “闯关式” 界面,上线后用户留存率提升 30%。 转正那天,他给老张发消息:“我做到了,没靠‘神童’的名头。” 2025 年讲座结束后,有家长围着苏刘溢问 “怎么培养天赋”,他指着旧 U 盘:“别逼孩子跑太快,先让他学会系鞋带。” 如今的他,除了做技术顾问,还在周末开公益编程课,课堂上总放着当年的奥数题:“这题我当年做了三天。” 办公室抽屉里,还放着南科大的退学申请,上面的签名歪歪扭扭 —— 那是他 11 岁时的笔迹。 从 10 岁高考的 “争议神童”,到 25 岁能笑着拆解 “天才标签” 的技术人,苏刘溢终于明白:成长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能在跌倒后,学会按自己的节奏,重新站起来。 真实信源:《齐鲁晚报》2010年12月18日报道 抖音百科“苏刘溢”词条 大众网2009年5月11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