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只有一艘航母的时候,他们说我们威胁地区安全;当我们拥有两艘航母的时候,他们

周律鸣法 2025-11-07 15:29:20

当我们只有一艘航母的时候,他们说我们威胁地区安全;当我们拥有两艘航母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客气不少;而当我们拥有三艘航母之后,那些威胁咱中国的势力只能憋着。 11月5日,福建舰在海南三亚正式入列,中国正式迈进“三航母时代”。 回想2016年,辽宁舰刚一具备远海训练能力,西方媒体和智库的声音却几乎一边倒地唱衰、炒作“中国威胁”。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直接称辽宁舰是“纸老虎”,日本《产经新闻》则渲染“冲击第一岛链”,澳大利亚智库更是高调发布所谓“南海军事化”预警。 那时的中国航母,几乎每出海一次,美日澳等国的军舰就全程跟踪,生怕中国多练几天,国际舆论更是时不时将中国航母与区域安全挂钩,仿佛一艘旧瓦良格就把亚洲搅得天翻地覆。 其实辽宁舰的前身“瓦良格”号在改造回国途中就已遭遇“卡脖子”,2001年过土耳其海峡,土方硬生生狮子大开口,索要10亿美元保证金。 后来,辽宁舰的承担“航母大学”的功能,主攻人才培养和舰载机起降,为真正具备战斗力积累经验。辽宁舰的成长,就是中国一步步从零起步的现实写照。 到了2019年,山东舰入列,咱中国的航母终于进入“双航母时代”,实现了“战备无缝衔接”:一艘训练、一艘执勤、一艘维修,轮转高效,海上存在成为常态。 山东舰完全自主设计、国产化率极高,真正让中国有了独立打造航母的底气。正是这时,外部世界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 美国不再动不动就高喊中国威胁,反而称中国航母行动“专业”,日本自卫队对山东舰穿越宫古海峡的跟监距离也从5海里拉大到20海里,防务部门表态从“严密监控”变成了“全程掌握”,措辞明显软化。 更值得注意的是,东盟不少国家开始主动邀请中国参加联合军演,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认同感也在上升。 航母实力的提升,并没有让中国成为“地区搅局者”,反而催生了合作氛围。2019年到2024年,RCEP成员国与中国贸易额增长了42%,东南亚国家贸易占比提升9个百分点。 航母在南海的存在,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稳定保障。生意人最怕折腾,航母变成了“定海神针”,让沿线国家吃下了安全定心丸。 福建舰的出现,则让中国航母实力实现了质的飞跃。这艘完全自主建造的航母采用电磁弹射,90秒弹射一架战机、每天可完成300架次起降,配备歼-35隐形战机与空警-600预警机,作战效能远超辽宁舰和山东舰的总和。 福建舰采用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各项指标均达世界先进水平。2025年入列后,福建舰首要部署南海,维护南海地区的安宁。 与过去那种遇事先抹黑、处处防范的态度相比,国际社会如今对中国航母的认可和接纳,已经是天壤之别。 回望中国航母发展之路,从辽宁舰的“航母大学”,到山东舰的“双航母循环”,再到福建舰的技术引领,中国每一步都是在用实力争取尊重。 辽宁舰上,咱中国培养了首批舰载机飞行员、调度员等核心骨干,山东舰实现了训练、执勤、维修的常态循环,福建舰则在电磁弹射、无人机应用等关键技术上实现了“反超”。 随着航母战斗力的持续提升,中国不再是规则的追随者,而是逐步成为规则的共同制定者。 值得一提的是,西方航母的历史角色与中国截然不同。19世纪英国航母维系殖民体系,二战后美国航母推行全球霸权,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其航母编队。 而中国始终坚持“适度适量、战略克制”,航母的根本任务是守护自身发展利益,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全,维护国际航道畅通。 亚丁湾护航、疫苗运输、反海盗等行动,中国航母在不断积累国际口碑,收获了更多发展中国家的信任。2024年多国演习中,东南亚国家踊跃参与,中国航母的朋友圈越做越大。 2024年时,有美媒曝光了中国“2035年前拥有六艘航母”的计划。外界有担心中国会否走上美国那种“全球警察”老路,但咱中国的航母发展始终坚持以国家发展利益为中心,不搞全球霸权、不参与地区煽风点火。 未来,随着新一代核动力航母投入使用,中国不仅能更好地保障自身和合作伙伴的利益,还将为全球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国际公共安全产品。 这种“适度有为”的航母发展节奏,既体现了中国的战略定力,也为国际多极化秩序提供了坚实保障。 航母强大带来的不是威胁,而是稳定。中国航母的每一次升级,都是中国综合国力和技术水平的体现,更是国际尊重和合作的通行证。 多极化的世界,需要的不再是单边霸权,而是平衡、合作与共同发展。咱中国航母的成长史,正是尊严源于实力、共赢取代博弈的真实写照。 面对未来,随着中国航母继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会适应这种新的多极现实,合作共赢将成为主流。 实力赢得尊重,担当赢得未来,这不仅是中国航母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国走向海洋强国、世界舞台中央的坚定步伐。 参考资料:独家视频丨福建舰入列!回顾国之重器的震撼时刻 2025-11-07 13:04·央视新闻

0 阅读:0
周律鸣法

周律鸣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