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压舱,咱这买卖非做不可? 美国那帮人带着厚厚的订单本踏进国门,张口就是两千五百万吨大豆的买卖。可这年头,谁家买东西还是别人说了算?咱们的粮仓,啥时候轮到外人指手画脚了? 先说这个数。两千五百万吨搁在十年前确实能唬人,可现在咱餐桌上吃的、养殖场喂的,哪样不是全球采购?巴西的豆子便宜又大碗,俄罗斯的新垦地还在等着播种,凭什么非要盯着北美那一亩三分地? 再看他们这着急忙慌的架势。港口堆着的货轮等着卸货,中西部农场主的贷款月底到期,明眼人都看得出谁更坐不住。偏偏还要摆出"救世主"的架势,好像不买他们的豆子,咱们的油瓶子明天就得见底似的。 话说回来,这买卖从来就不单纯。那边关税清单刚更新,这边采购团就落地,天底下哪有这么巧的事?要我说,这就是在投石问路——用大豆探探咱们的底线,摸摸咱们的底牌。 不过他们可能忘了,咱早不是吴下阿蒙。黑龙江的黑土地年年丰收,中亚的农场接连开张,就连南美的收割季都跟着咱们的需求转。想用老办法拿捏咱们,怕是打错了算盘。 说到底,买卖讲究你情我愿。价格合适、质量过关,自然好商量;要是想强买强卖,那就请便。毕竟咱们的粮仓里,最不缺的就是选择。这顿饭吃不吃、怎么吃,还得看咱自家的胃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