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出访美国,竟专门去找一位住在旧金山,靠卖煤球为生的中国老人,握着他的手说:您让我好找呀! 1992年春天,芝加哥卡尔登酒店,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紧紧握住一位坐轮椅的中国老人的手:“感谢您救了那么多英国人,我听了太多您的故事!” 这位让撒切尔夫人专程寻访的中国老人,名叫朱清章,或许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曾与二战时期欧洲战场的生命通道紧密相连。朱清章出生于中国河北一个普通农家,早年因家境贫寒远赴英国谋生,在利物浦港口做起了船员,常年往返于中英航线,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与对欧洲地形的熟悉度。 二战爆发后,纳粹德国对英国实施全面封锁,海上运输线被潜艇部队严重破坏,粮食、药品等战略物资极度匮乏,英国民众陷入生存危机。此时的朱清章已在英国组建家庭,目睹当地百姓的苦难,他毅然加入了民间救援组织,凭借自身航海技能,参与到“敦刻尔克大撤退”后的物资运输行动中。 他驾驶的货船虽吨位不大,却因熟悉德军封锁薄弱环节,多次成功突破防线,将从中国、印度等地筹集的粮食、药品送抵英国港口。最危险的一次,他的船在英吉利海峡遭遇德军潜艇袭击,船身中弹起火,他带领船员奋力灭火、抢修船只,最终在迷雾掩护下成功靠岸,船上的药品及时救治了数百名受伤军民。整个二战期间,朱清章参与的运输任务达数十次,累计运送的物资拯救了上万名英国人的生命。 战争结束后,朱清章并未留在英国享受荣誉,而是因思乡心切选择回国。但岁月的磨难并未停歇,他在一次意外中腿部受伤,导致终身残疾,只能依靠轮椅出行。后来因生活变故,他辗转前往美国旧金山,为了维持生计,做起了卖煤球的小生意,昔日的战争英雄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 撒切尔夫人之所以得知他的事迹,源于一位英国老兵的回忆录。这位老兵当年曾受朱清章运送的药品救治,多年来一直寻找救命恩人,经过多方打探,才得知朱清章定居美国的消息。撒切尔夫人向来重视二战时期的国际援助情谊,得知这一情况后,特意在出访美国时安排了这场会面,以表达英国政府与民众的感激之情。 会面时,撒切尔夫人详细询问了朱清章的生活状况,得知他晚年生活清贫,当即表示愿意提供帮助,但被朱清章婉言谢绝。这位朴实的中国老人只是平静地说,当年救人是出于良心,不求回报。他的谦逊与淡泊,让见惯了大场面的撒切尔夫人深受触动,更让在场的人感受到平凡人身上的伟大品格。 朱清章的故事虽鲜为人知,却折射出二战时期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在那场席卷全球的浩劫中,无数像朱清章这样的普通人,跨越国界、挺身而出,用勇气与善良搭建起生命的桥梁。他们的事迹或许没有载入史册的浓墨重彩,却在受助者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